梅山保税港区成为宁波市深度开放引爆点
2008/2/28 12:21:16 来源: 作者/编辑:1
地处北仑的一个弹丸小岛,一夜之间迸发出让人瞩目的能量。昨天,浙江省和宁波市联合对外宣布,国务院已于本月24日正式批准设立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宁波新一轮深度对外开放由此被“引爆”。这是继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之后的中国第5个保税港区。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在宁波相继设立了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大榭开发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宁波保税区物流园区、慈溪出口加工区等6个国家级开发区。这些各个时期对外开放的“特区”,成为引领宁波走向国际的“桥头堡”。
去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梅山保税港区的战略部署,提出梅山岛的开发建设要为长三角成为亚太地区对外开放门户作贡献。同年5月,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梅山岛开发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梅山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体制开放、布局合理、运作高效、充满活力、与国际接轨的保税港区。此后,宁波市政府成立了梅山岛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和梅山岛开发建设管委会,全力推进保税港区的申报和开发建设工作。
此次国务院批准设立梅山保税港区,意味着一个叠加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功能和政策优势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宁波成功布点。这是目前我国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特殊区域,是国家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先行区。梅山保税港区将享受上海洋山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国外货物入港区保税,货物出港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梅山保税港区规划面积7.7平方公里,以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和保税加工等功能为主,以商品服务交易、投资融资保险等功能为辅,以法律政务、中介鉴证、休闲文化、进口展示等服务功能为配套,具备生产要素聚散、重要物资中转等功能。
目前,梅山保税港区已经全面启动了连岛大桥、码头、行政商务中心、滩涂围垦等重点工程的前期工作,以及岛内供水、供电、路网、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通过两年左右的努力,迎接海关总署的封关验收。届时,梅山岛将形成以进出口贸易为龙头,以现代物流为支撑,以休闲旅游和涉外中介服务体系为配套的发展格局,成为一个特色鲜明的保税港、休闲宜居的生态岛和充满活力的临港城。
200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宁波也迎来全面实施计划单列20周年。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宁波梅山保税港区。 “宁波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将因梅山岛而全面“引爆”。梅山保税港区会带来什么
梅山保税港区的设立,首先是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长三角发展战略。党中央、国务院把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并明确了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要求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
宁波是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随着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使用,宁波还将成为长三角南翼的交通枢纽。宁波港是国家确定的“四大国际深水港”之一,并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客观上要求宁波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实施长三角区域发展战略上来,主动承担起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使命。
设立宁波梅山保税港区,赋予宁波开放度更高、政策更优惠、功能更齐全的新的对外开放载体,有利于释放宁波潜能,有利于宁波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发挥更大的服务、带动作用,为实现国家长三角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其次,梅山保税港区的设立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按照国家对宁波港口的规划定位,经过多年的努力,宁波港已经与上海港形成了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共建国际航运中心的格局,吞吐量连年快速攀升,且在大宗货物运输领域和管道运输、海铁联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已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宁波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45亿吨,继续位居大陆港口第二位,世界港口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935万标箱,增长32.3%,居世界港口第十一位。目前,宁波港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月集装箱航班超过844班,集装箱航线达191条,远洋干线达96条,已形成覆盖全球的集装箱运输网络。预计到2015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将超过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1500万标箱。
通过设立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将大大增强宁波-舟山港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有利于实现宁波港与上海港在功能上、体制政策上协同发展,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竞争力。
再次,梅山保税港区的设立有利于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进程,全面打造国家重要的区域性<区域性<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