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元做起一个快递公司
2007/6/26 9:27:07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编辑:1
绕开五十万元资产门槛,注册为实业公司
在风声鹤唳中过了几年之后,陈磊(化名)的心反而踏实下来。“《邮政法》的修改直接涉及到民营快递的利益,这几年大家的心都跟着起起伏伏。”但他欣慰地告诉记者,自从邮政政企分开之后,“我们的日子好过了很多。”
陈磊是国内一家知名民营快递公司的高管,像他这样关注《邮政法》的同行还有很多。
黑快递之路
近年来,快递已经快速融入了城市生活。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按照配送范围来说,快递可以分为四大块:同城快递、区域快递(如覆盖长三角地区的快递)、全国快递和国际快递。目前由于资金不足和网络缺陷,民营企业对于国际快递根本无人涉及。
在所有的业务中,同城快递是不折不扣的“民营天下”。
老张的公司坐落在北京西三环一家写字楼中,是一个仅拥有8名员工的小快递公司。由于赶上端午节,老张办公室的电话响个不停,所有员工都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老张坦率地告诉记者,他甚至不曾取得过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就驻扎进写字楼做起了生意。在全国,像他这样的黑快递不计其数。“快递的门槛非常低,只要3万元人民币就可以做起一个公司。”他扳起手指头说,一间出租房、一台电脑、两部电话、几辆自行车,就是他所有固定资产的投入。
“我的客户就是这间写字楼里的公司,因为送件准时,我赢得了不少生意。”老张津津乐道地告诉记者,他的一些同行甚至租一间民房就做起了生意。“随着淘宝网的盛行,很多同行都开始给买家送货,一趟往返10元钱,一天接几十单生意不在话下。”
此前,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公布了对上海快递市场的统计数据,显示非邮政快递企业占到了上海快递市场业务量的近90%,这个数字同样试用于其他一线城市。
“我们价格低,送件快,当然可以一统天下。”老张告诉记者,再积累一些资金后他打算去工商部门注册一家正式的公司,“真正当一回总经理。”
但是按照《邮政法》规定,注册一家同城快递要50万元资产。老张决定效仿同行,注册一家“实业公司”的名号。“当然,公司对外宣传时依然使用快递的字样。”老张狡猾地对记者一笑。
大网络之梦
对于员工规模不足10人的小快递公司,陈磊只是付之一笑。“这些小快递的技术含量太低,根本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现在我们考虑的问题是如何铺建全国网络。”
据悉,大型民营快递企业的身影主要集中在省内快递、国内快递的疆场中,它们几乎和邮政平分天下。正因为如此,它们也是受《邮政法》冲击最大的一群人。
老孙是上海某快递公司的总裁,他告诉记者,公司的业务主要以信函和包裹为主。其中,商业信函占据业务额的50%左右。“我们的网络覆盖500个城市,客户以进出口公司、外贸企业为主,经常运送它们的报关单、进出口贸易文件等等。”孙总告诉记者,以往商业信函的利润很大,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价格也在逐步缩水。
“之前《邮政法》第七稿规定,350克以下的商业信函属于邮政专营,我们不得接手,这引进了我们很大触动。”据悉,商业信函占据民营快递公司近50%的业务量,如果放弃这块市场等于“扼腕拧喉”。
虽然最新的《邮政法》中关于邮政专营范围语焉不详,但民营快递公司已经开始了逐步转型。“我们打算将业务重点放到包裹上。”孙总告诉记者,这样做一是为了规避政策风险,二来也可以拒绝商业信函的恶性价格竞争。
更有快递企业打起了“傍大款”的算盘。申通快递一度传出与中外运的绯闻,由于看中了申通的网络优势,中外运集团旗下的外运发展打算购买申通51%的股份,虽然最终由于中外运集团高层变动未能“联姻”,但它的举动反映了大多数同行的心思。
“我们都在积极寻找外资或者国企背景的合作者,这样即使《邮政法》出来了,我们的日子也不会难过。”上述孙总毫不讳言地告诉记者。
《邮政法》变迁之路
2003年11月,《邮政法》第五稿出炉,该修改稿规定,500克以下信件寄送由邮政专营,快递实行特许经营。同时要求从事信件、包裹寄递业务的企业提取其业务收入的4%用于设立邮政普遍服务基金。
2004年8月,《邮政法》的第六稿出台,将邮政的专营范围缩小到350克以下。然而,专营邮件的范围由第五稿中的私人信件,扩展到包括信件、商务信函在内的所有信件业务。
2006年1月,《邮政法》第七稿出台,将350克以下的信件作为邮政企业专营,其中包括商业信函。普遍服务基金问题也在第七稿中再一次被提出,只是没有规定具体的额度。此外,第七稿还规定非邮政企业从事信件、包裹等业务,需要取得邮政监管机构的许可;分别对从事市内、省内、跨省快递业务的企业限定注册资本为50万元、50万元和100万元<元<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