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物流业 期待谨慎转身
2010/2/24 14:19:28     来源:     作者/编辑:1
经历了一年多金融危机的艰苦考验,中国物流业或将于2010年迎来自我转身的最佳时刻。 

  业内人士认为,2010年中国物流业将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并可能成为其在后危机时代实现结构调整、深化发展的转型之年。与此同时,基于散弱的发展水平和仍不明朗的经济走势,物流业仍需保持冷静观察姿态,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加快推进产业重组,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新兴技术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在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政策推动行业发展 

  日前,有消息人士透露,正在征求意见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细则草案有望落实对物流行业的税收支持政策,物流业各环节营业税税率可能统一调整为3%,具体细节尚在讨论之中。除此之外,国家还考虑在三年规划期内对物流企业给予优惠的税收政策。 

  正是在政策导向的推动下,物流行业作为惟一一个入选的三产行业,在去年2月,搭上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末班车。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专家曾表示,作为物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细化政策,包括煤炭物流在内的六大专项规划的制订工作已近尾声,并将于近期出台。 

  虽然细则的内容和出台时间尚未明确,但很多物流企业对此怀着极大的期待,不仅希望获取一些短期发展的实际利益,还希望促进一些关系着行业长远发展的机制的变革。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姜超峰表示,此前业界已经形成了一个建议方案,希望以下内容能在细则中得到充分体现: 

  一是税收优惠。仓储业5%的营业税过高,2007年以后土地使用税提高1到3倍、有些地方甚至提高10到15倍也给企业增添了过重的负担,而对仓储业既征收营业税又征收房产税的做法也有不合理之处。 

  二是土地保障。由于对税收贡献过小,以往物流项目的批地要求比较严格,土地经常得不到保障。 

  三是物流园区的总体规划。虽然现在各地都在抓物流园区建设,但缺乏从国家层面、每个地区、每个城市层面的总体规划。 

  四是交通协作体系建设。多式联运是物流业走向深化发展的必然途径,但当前却受到交通政策、部门和地区分割等因素制约,亟须政府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交通物流协调机制。 

  业界人士认为,这些建议既着眼当下,又放眼长远,如能获得重视和采纳,将对帮助物流企业更好地走出危机以及整个产业的深化发展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资本市场也因此蠢蠢欲动。在2009年申请创业板的108家企业中有8家物流及相关企业,成为创业板的行业大户。很多证券机构表示,这是个开始,预计2010年,伴随物流规划细则的出台物流板块将全面开花。

    市场整体发展良好 

  物流业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在过去的一年,物流业应对危机时的表现以及经济的复苏形势让很多人看好其今年的前景。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速由一季度下降3.3%,上半年下降0.8%,转为前三季度增长2%,反映出物流需求在逐步扩大;前三季度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呈加快增长态势。从企业来看,2009年业务收入基本上经历了一季度止跌,二季度企稳,三季度回升,全年比前一年略有增长的积极变化。整个行业运行呈现加快回升的积极变化。而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65家主要仓储企业的调查也显示,2009年这些企业中有58家实现盈利,利润也实现了9.6%的增长。 

  分析人士认为,这首先得益于政策的推动。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不仅增添了企业的信心,各地政府也切实加大了对物流企业的扶持、投入力度。以仓储业为例,姜超峰介绍,去年一年呈现出诸多积极特征:一是物流园区的逆势增长。据统计,2009年全国物流园区的总数要比2008年多200家,而且平均每个园区占地面积达到了10平方公里左右,仓储设施面积保有量也在迅速增加;二是冷库、液体库、化工危险品库等特种仓储需求量迅速增加;三是期货所交割库和电子商务交割库增加,更多的电子交易公司和网站开设了自己的物流中心;四是物流地产有一些新的发展,一些大型企业仍在逆势扩张;此外,政府部门还通过财政补贴、贴息等措施给予物流企业以资金支持。 

  姜超峰表示,虽然实体经济的萎缩使物流业遭受牵连,一些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破产,但也有很多企业通过种种努力有效抵御住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并从中学到了回避和化解风险的更多经验,还借机苦练内功、加强培训,使企业的服务质量和能力建设得到提升。 

  “2010年,经过了考验的中国物流企业肯定会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姜超峰说,预<说,预<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