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市场需求庞大 未来发展机遇良好
2006/11/15 14:09:17 来源: 作者/编辑:
市场:需求旺盛
“我国物流已进入持续、快速、理智的发展阶段。”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在参加11月9日召开的“2006中国(武汉)国际博览会”上这样对记者说。
“未来的3-5年间,我国必然会出现一个庞大的物流需求市场,中国物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王德荣信心满怀地讲述了几条理由 。
首先,大量 外国公司进入中国,需要物流系统的支持。其次,国内的生产与流通企业逐渐认识到,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需要把物流管理从主业中剥离出来,交给第三方物流。第三个因素就是农业的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意味着有大量的生产成品要进入城市,而一些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则要进入农村,这也带来了物流方面的需求。最后一个因素就是,中国社区的生活正在发展,需要强大的物流系统支持社区的正常生活需求。
但是,与国外相比,无论是对物流的认识、物流管理技术和物流信息化水平、物流设施与行为的标准化水平、物流服务质量以及物流发展与运作的政策法规环境等方面,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随者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物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已迫在眉睫。
运输:呼唤衔接
王德荣坦言:“我国物流业虽然发展很快,但问题也不少。”他分析,“首要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物流企业中小企业比较多,规模偏小,而且比较分散。美国大、中、小的物流企业加起来不过六七干家,而中国就有几十万家。此外,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管理系统还没有完善;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物流专业人才匮乏,这些都成为制约物流业发展的因素。”
在我国,由于公路、水路、铁路以及航空几大运输体系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政策不同,审批方式不同,从而造成运输方式的衔接无效率,成为物流业发展的瓶颈。正如一位长期从事水路运输的企业老总所言,大家只是在自己的领域耕作,没有涉足其他运输方式,这样,只能是资源的浪费,无法给客户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
中央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要加快发展铁路运输,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积极发展水路运输,优化民用机场布局。“要实现物流的无缝衔接,必须完成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在物流标准化体系中,物流设备、单证操作等等具体细节都需要进一步完善,而这对中国物流业发展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王德荣说。
企业:战略定位
“我国的物流企业除了新成立的外,多是从传统的运输企业、仓储企业、货代企业或者是信息企业转型而来,这些企业要发展,一定要根据自身条件,寻求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王德荣对国内物流企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追寻国外成熟企业的发展轨迹,并非追求大而全,条件具备的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货物运输、转运、仓储、送达等全面服务;一些规模有限、条件不具备的企业,充分发挥各自运输方式的优势,甘心成为物流环节中重要一环,为客户或大的物流公司提供优质的运输服务。”王德荣说,中国的物流企业要认真研究战略定位,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物流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加快资源整合,扩展服务网络建设,实现物流规模化经营;加强流程管理,完善物流管理制度;增强物流的核心竞争力;减少运行成本,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实现物流高效运营;加快人才培养,形成完善的用人机制。
王德荣最后对记者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正在融入全球经济,需要进行大量的采购和销售,这需要强有力的物流系统支持,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物流企业一定要加快发展,在我国实现对世贸组织的承诺、国际物流企业大举进入中国的今天,与国外物流企业竞争与合作,是一个必然趋势。”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