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被广泛接受。我国各大中城市相继建立了物流工业园区和物流基地。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主题,为大客户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快捷、便利的“多式联运”,方便及时的“just in time”为产销双方解除了后顾之忧。然而,高速发展的物流业对商品流通载体——包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正是从现代物流对包装性能的需求角度来看我国包装的发展。
众所周知,商品在流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运输”、“装卸”、“在库管理”、“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几大环节,其中商品包装的好坏在物流系统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物流系统各环节质量的充分发挥。现代包装为顺应物流系统各环节的要求,更好地为商品流通服务,其功能已不再只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容纳”、“保护”、“便利”和“促销”四大功能了,而是还要兼有便于“运输”、“装卸”、“在库管理”、“智能识别”、“信息传递”等功能。因此,现代包装为了适应物流的发展呈现了以下态势:
一、 包装容器的大型化和集合化
在运输方面,随着“多式联运”、“复合一贯式”运输方式的出现,集装箱和托盘这两种包装容器使用越来越多,发达国家以集装箱运输为中心的国际复合一贯制运输,在总运输包装中已占80%,这大大方便了零散杂货的包装。利用周转集装箱装杂货只需用瓦楞纸箱、托盘进行初包装即可方便地储藏、保管、避免货损。采用大型的集装箱和托盘途中转运时箱中货物无需倒装、换装,在物流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转运,既可以限制和防止发生货损,又可以提高转运效率。
在装卸、搬运方面,对于短途运输配送来说,大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是花费在零散货物的装卸、搬运上,因此提高零散货物的装卸、搬运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尤为重要。随着物流设施总体水平的提高,对于运输包装大多采用了叉车、吊车等机械装卸、搬运,避免了因人工野蛮装卸造成的货损;叉车、吊车机械化装卸、搬运为运输包装容器的大型化和集合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而且装卸、搬运时叉车、吊车机械的通用化也促进了大型的集装箱、托盘的标准化。因此,使用大型化的集装箱和托盘包装产品有利于实现装卸服务文明化、装卸机械化、作业标准化和管理科学化;同时也便于机械叉车装卸、搬运,有利于缩短装卸、搬运时间,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在库管理方面,使用集装箱和托盘可将集装箱或托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整齐堆码、统一管理。随着集装箱的品种越来越多,如:保温集装箱、通风集装箱等功能性集装箱的出现使大型集装箱作为一个仓库来管理成为可能,从而在物流过程中省去了入库、验收、清点、堆垛、保管、出库等一系列储存作业,使产品对仓库的要求降低,使产品的在库管理更易于实现;另外,使用集装箱、托盘在仓库中作为存储单元储存货物时可以增加仓储堆码高度,提高仓储密度,提高仓容利用率,实现高层货物仓库堆码的自动化,从而降低物流成本;使用集装箱作为储存单元在进行清点、堆码、转库等过程时,可采用机械分栋作业以提高货物分栋机械化水平。
二、 包装规格尺寸标准化
加入WTO后,我国物流要与国际物流接轨,首当其冲的就是我国物流的标准化工作。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要侧重了物流模数系统的标准化,包括包装、单元货物、装卸设备、托盘、仓储装置、运输装备等,以考虑各方面尺寸分配的协调。它制定的物流基础标准主要有:ISO3394《硬直方体运输包装尺寸》、ISO3676《包装——单元货物尺寸》、ISO1894《系列I通用集装箱——最小内部尺寸》、ISO1496《一般运输货运集装箱》、ISO/R198《货物联运双面平托盘》等30多项标准。我国在2001年4月也正式发布了《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18354—2001),目前,我国也发布了相关的物流配送标准包括仓库、装卸搬运、包装、仓储等标准,例如:《集装箱港口装卸作业安全规程》(GB11602—1989)、《货物类型、包装类型和包装材料类型代码》等。
随着物流标准化的加强,集装箱、托盘的规格尺寸走向标准化。如国际运输中通用的集装箱规格主要是8英尺×8英尺×20英尺和8英尺×8英尺×40英尺二种,我国联运托盘大多采用平托盘,其尺寸为800 mm ×1000mm,800 mm×1200mm,,1000mm×1200mm三种规格。为降低运输费用,提高物流效率,包装件的外形尺寸应尽量与当前常用的运输工具相适应,以便能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有效容积和装载重量。因此,包装规格尺寸的确定会越来越趋向于由外向内的逆向尺寸计的确定会越来越趋向于由外向内的逆向尺寸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