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于去年12月21日起,规定全省所有货车必须从专门入口计重后才能进入高速公路,超限超载的货车将被劝返或改道。此举一经实施,让四川省物流企业“一片惊慌”。四川省现代物流协会3月24日印发的一份关于“禁超”对物流行业影响的调查报告显示,在今年1~3月份,四川省物流行业运量较往年同期下降至20%,可见禁超对四川省物流行业影响之大。
四川物流企业为应对禁超,有司机在进入收费站前放掉卡车水箱中的水,以此避免车辆超重;有大件物流企业因为所运输商品的特殊性,超高超宽属于必然,只得使用更低板的卡车进行换装;有物流公司出川前用三辆车按规定装运,出川后“三车合二”再进行运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实也显示出物流企业的无奈。“禁超”政策严厉,企业为了生存,为了获取微薄的利润,只得想方设法地“曲线”出川、进川。
为什么在这样严厉的禁超政策下,物流企业还要如此大费周折地坚持超载?
仔细分析,不难理解,长期以来,我国公路物流行业门槛低,企业间竞争激烈,运价水平一直较低,利润空间被一压再压。而高昂的路桥费、三乱收费等更是成为重压在公路物流企业肩上的沉重负担。据了解,物流企业成本构成中,路桥费一直占有重要的份额,高达30%左右,路桥费本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而不断下降,但在我国却并非如此。此外,一些地方屡禁不止的“三乱”收费,进一步恶化了企业的生存环境,这也是多年来“越治越超、越超越治”等乱象层出不穷的根本所在。
因此,笔者以为,要从根本上治理高速公路运输超载超限问题,还需要从营造健康的产业环境入手。其中有几方面内容亟待展开:其一,路桥收费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开展,收费到期后坚决停止收费。同时,国家应下力惩治公路“三乱”收费;其二,国家在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加速整合散小弱的物流企业,重点培养龙头型公路物流企业,为行业树立标杆;其三,加强公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公路物流行业提供基础支撑。
只有形成了健康的市场环境,公路物流行业才能够有序竞争,企业才能健康发展,公路超载超限问题也才能得到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