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法律版《色 戒》
2007/12/25 11:09:32     来源:     作者/编辑:1
编者按:法律本身不会产生问题,只是企管问题上升到了法律层面才产生了法律问题。解决法律问题只解决了表面问题,而其本质问题即企管问题必须进行深度分析,及时予以解决。王厚忠律师认为,法律问题和企管问题之间体现了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 

  

【案情】 

邝志明总经理走到窗前,他的脸上依然是一贯的阴霾。一道阳光透过玻璃射进屋内,一丝欢愉在他的心中静静流过。在他的办公桌上是一份新任物流经理王佳芝刚交上来的《循环检查报告及分析》。 

  

三个月前,对仓储部不满的《牢骚清单》让邝总感到头痛: 

1、销售部门反映仓储部配送迟缓,履行订单时发现库存不足,导致销售量下降; 

2、生产部门抱怨仓储部交货延误,耽搁了生产订单的完成; 

3、财务部门盘点时发现某些产品有过量库存,占用了大量的资金; 

4、采购部门认为仓储部门经常临时要求加速补货,增加不必要的采购成本。 

大量数据证实仓储部易经理工作懈怠,常常出现误差。 

而易经理申辩其完全按照公司要求定期盘点,5千余种产品,每季度只能关门盘点三天,加班加点都没法全部检查完,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库存记录不精确的问题不应该归责于他,要确保精度必须再加一倍的人员。 

邝总对此极为失望,欲解除易经理的劳动合同,故征询我的意见。 

  

【法律问题】 
能否解除易经理的劳动合同? 

邝总所在企业有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一整套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材料证明易经理不能达到考核指标,属于不能胜任工作的情形。 
但根据《劳动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而易经理尚未经过专门的培训也没有调整过他的工作岗位,所以,暂时不能解除其劳动合同。 
  
【物流问题】 
如何改善库存精度? 

易经理遭遇的问题是库存精度不高,如何改善库存精度是他必须考虑的工作问题,显然,他的工作没有达到效果。 
精确的库存记录对于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是必需的,确保库存精度的一个方法是要求库存记录必须准确,另一个方法是经常对库存进行盘点,以保证库存记录与实际库存相吻合。 
邝总的企业采取的是定期盘点方式,这种方式容易造成生产中断、发现问题滞后、安全库存较高、容易产生误差。所以,我建议采用循环盘点方式,两者相比之下,后者比前者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前者全库检查造成的生产中断少,即使在存货检查期间,也能使收货、出库及拣货能够持续下去,更有可能及早发现问题,可通过减少缺货来改善客户服务,通过消除不确定性来减少库存投资和降低安全库存,持续检测库存有利于保持库存完整,为持续改善记录精确度提供了基础。 
仓储部易经理是一位任劳任怨的老员工,只是未经过物流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而且仓储部全体员工都需要进行专业培训和改善工作流程以便提高工作技能从而减少误差。因此,我建议邝总招聘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来提升企业的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随后,邝总聘请了王佳芝担任物流经理,重点解决库存准确性和控制物流成本。王佳芝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第一阶段整改。 
1、确定了以循环检查取代定期整库检查方式; 
2、借助ABC分类方法来确定了检查频率;按照库存价值、缺货后果、供应确定性、过时变质等指标对库存进行ABC分类,分清主次,以使最重要物品获得最好的管理。确定了对C类产品至少每年检查一次,B类产品每年检查两次,A类产品每年检查6次的频率。 
3、确定了可接受误差水平的精确度;对ABC三类产品分别设定了实物误差百分比和价值误差。 

4、通过循环检查,基本确定了经常性误差的来源,明确了持续改进的基本方向。 

王佳芝经理深知库存精度的提高不是一次性的改进所能完成的,而需要持续的改进过程才能实现。经过三个月辛勤努力,仓储部在王经理的带领下,向邝总递上了一份令其较为满意的答卷。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