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医药ERP善借“外势”余波
2004/2/13 9:29:34 来源:支点网 作者/编辑:
恒瑞医药股份是由连云港制药厂、中金医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大型医药企业和上市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物和药用包装材料生产基地,也是国家定点麻醉药品生产厂家,1999年被国家科委认定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的销售额达8亿元,以产品研发和市场运作著称。
恒瑞医药自九十年代以来发展速度一直很快,但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内部管理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存在多种矛盾。比如,应收款管理不善,应收款不能及时回收;销售在途无法统计,客户间应收款调换帐户记录不全,容易发生坏帐;采购物质没有货比三家,经常发生临时采购,采购成本没有有效控制;库存物质管理水平不高,帐本上没有真实反映实际库存的数量、金额;等等。如何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使得内部管理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支持平台,成为恒瑞医药发展过程中解不开的结。
为此,恒瑞医药管理层决定通过实施ERP,解决这些成长中的问题。而这个重任,就落到了CIO王卫列的肩上。
从销售总监到CIO
与常见的从技术人员成长起来的CIO不同,王卫列在此前担任恒瑞医药的销售总监,协助董事长处理恒瑞医药全国8个大区、60个办事处、900余人的销售管理。而在加盟恒瑞医药之前,王卫列是连云港开发区一家韩日合资企业的总经理。
ERP的实施绝对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王卫列的经历无疑从管理和业务两个方面为他的ERP之旅打好了基础。
但王卫列坦白地告诉记者,恒瑞医药的信息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在采用浪潮通软的ERP解决方案之前,恒瑞医药曾选择的是和利时的ERP分销系统。王卫列认为,和利时进入制药行业的时间很早,其产品在生产控制方面也有自己的长处,但由于和利时产品的财务模块功能很弱,不能满足集团财务管理的要求,同时还因为和利时淡出ERP行业等一些其他因素,最终造成了和利时方案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吃一堑长一智,王卫列因此对制药行业ERP进行了一年多的调研,成功的和失败的情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他看来,制药企业是典型的连续型生产制造企业,其生产能力相对稳定,企业主要关心物料的控制、产品的销售、生产的计划性、销售费用的控制及考核体系建立。制药企业特别重视规范化管理,强调业务符合GSP、GMP规范,在物料流动的各个环节,以质量控制为先,对批次的跟踪要求切实有效,设备管理的体系较为完整。交了一次学费之后,王卫列还充分认识到,制药行业ERP虽然很重视生产管理,但销售和财务管理也不能偏废。总体来讲,医药企业资金较为充足,而管理观念的改变则是其发展ERP系统的关键。
巧借外势
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有了第一次的教训之后,恒瑞医药非常注重借助大环境的资源与力量,稳扎稳打地实施ERP。
王卫列告诉记者,这次ERP实施,他从一开始就决定选择了“早动手、晚实施”这条道路。恒瑞医药首先找到了江苏省经贸委。在经贸委技装处和专家组的指导下,恒瑞医药同国内信息化专业院所合作,于2002年6月完成了《恒瑞医药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恒瑞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五规划》,并通过了省经贸委、省信息产业厅共同组织的专家论证。入选'2002年江苏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示范和试点企业'首批十三家企业的第一家。
有了省经贸委专家组的指导,王卫列的底气足了很多。通过公开招标和方案评选,恒瑞医药最终选择了浪潮通软做为实施ERP项目的合作伙伴,涉及内容包括集团财务、物流、人力资源、GMP质量管理、生产、分销、OA、决策支持等涵盖企业全业务过程的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管理。
高举GMP大旗
公开招标选择了浪潮通软,只是完成了恒瑞医药ERP实施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实施也不简单。在实施过程中,王卫列始终坚定不移地高举GMP大旗。
什么是GMP呢?王卫列向记者解释说,GMP是国际上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通称。1999年6月1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并从1999年8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这个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2001年2月28日修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生产必须按照GMP组织生产,并对监督实施办法和实施步骤提出具体规定和要求。2004年7月1日起,凡未取得药品制剂或原料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证书的生产企业,将可能被撤消《药品生产许可证》或其相应剂型的生产范围,同时将被撤消相应药品的生产批准文号,责令其停止生产。
非常熟悉制药行业的浪潮通软南京分公司总经理祁海鹰也告诉记者,制药企业是千差万别的,这些企业的生产特点不尽一样,需求也就不一样。从生产流程看,中药企业生产流程接近食品饮料,而西药生产流程则接近于化工,但两者都是流程式生产,有许多相同的需求。制药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