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物流发展如沐春风
2007/3/2 11:04:51     来源:     作者/编辑: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在这一年里,物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值此喜迎“两会”召开之际,让我们再一次回顾这一年里所取得的成就,向那些为了中国物流业平稳快速发展作出贡献的人们致敬,同时也期待我国的物流业取得更大的成绩,早日成为物流发达国家。

 宏观政策篇

 1.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确立。全国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单列一节,是2006年对于物流业最重要的一件事,它标志着我国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得以确立,我国物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指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为我国物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是明确物流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属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业的产业地位得到确立。二是在历次五年规划中,第一次列入现代物流业,表明在“十一五”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不是一般性发展,而要大力发展。三是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物流业发展的四大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

 著名物流专家王之泰教授特别指出,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精神,开始构筑和建设物流产业,在“物流产业”新的高度上发展和建设物流,应当是特别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
 2.社会物流统计核算制度正式建立。2006年4月1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关于组织实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的通知》。

 社会物流统计与核算工作不仅是政府部门掌握行业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决策的基础,同时也将对企业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起到很大的影响。该制度的建立,将为实现我国物流业长期平稳快速发展起到重要支持作用。在随后的9月14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召开了全国物流统计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物流统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完善。

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表示,社会物流统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宏观统计的重要组成部门。国家现代物流产业政策规划的制定、贯彻实施,以及政策实施效果的监测反映等,都需要一套科学、准确、系统、全面、灵活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方法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来保证。认真组织做好社会物流统计工作,对于加强物流基础管理、增强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推动物流现代化进程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3.相关行业规划频出,落实加速。“物畅其流”离不开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它的发展速度直接影响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
 交通部部长李盛霖表示,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交通供给能力。努力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等重大交通发展规划的实施。

 在铁路方面,2006年,我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基本结束,将于2007年4月18起实施。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表示,铁路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将进一步释放铁路运输生产力,提升铁路运输服务质量。

 2006年11月,中国民航总局和新加坡民航局共同举办了中国-新加坡机场物流园区研讨会,与会代表认为,航空物流在中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将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可以看出,民航总局此举旨在学习借鉴并推广先进经验,进一步促进我国航空物流的发展。

 地方发展篇

 1.措施更具体,目标更明确。与以往相同的是发展物流的热度,不同的是促进物流发展的措施和目标更加明确、具体。

 2006年,各地在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物流业的同时,出台了许多扶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如提供资金扶持、提出各种优惠措施等等。针对物流业涉及的部门和行业广泛,由相关多部门参加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协调机制在各地纷纷建立,如江苏省建立以省经贸委为牵头单位、17个省级有关单位参加的现代物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一些地方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重点物流项目、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的地方还针对物流企业发展出台了具体的奖励措施。通过各部门协调配合和措施的不断具体,有力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

 同时,各地针对自身的具体情况,发展物流业的目标更加明确。如《广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目标是建设中国南方区域国际物流中心;《杭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目标是建设成为长三角重要的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和浙江省综合物流中心;《百色城市现代物流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商贸物流。
<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