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物流园区规划建设诸问题
2008/5/28 10:12:26 来源:《运输经理世界》 作者/编辑:1
前几年,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持续升温,很多专家学者纷纷提议要有所控制。毕竟物流园区引入我国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还欠缺,过快推进建设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而且,近几年,建设与运营过程中一些问题已经显现。
“十一五”规划甫始,许多地区已经出台了物流相关的规划方案,而在相关方案中物流园区的建设往往被作为重要内容。因此,在这个时候回过头去看看物流园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各地政府重视物流发展,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点,大家均表示赞同,这也是物流工作者希望看到的情景。但是,盲目跟风、不搞科学调研、比大比多也很成问题。其实,作为局外人,静下心来考量一下很多地区进行物流规划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还是能发现不少问题的。
需求与预测是基础工作
物流需求分析及预测工作是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前提,没有建立在需求分析及预测基础上的物流园区是不能发挥最大效益的。虽然不少人认为物流园区的建设本身会带动一部分物流需求的产生(这一点笔者亦不否认),但是由于我国物流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些需求其实是非理性的、盲目的,还有很多需求是有待进一步开发及需要积极引导的。这些特征给规划人员把握需求、认识需求增加了困难,也给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增加了风险,同时也凸显了前期物流需求分析与预测的重要性。
为了保证规划建设的物流园区能够充分发挥经济及社会效益,降低建设与经营风险,物流需求分析与预测工作不可缺少。不能因为看到有一小部分物流园区没有经过科学的需求分析也成功运营了就放松警惕,也不能照搬别人的需求分析与预测方法,而必须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商贸、产业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己本地的需求与预测方案。
前一两年,大家看到不少物流园区空置现象严重的报道,既占用了土地,也浪费了建设成本。必须引起规划建设方的重视与关注。同样,辩证地看,物流需求分析与预测的方法目前还不是很成熟,因此也不能一味迷信物流需求分析与预测得出的结论,不能说进行了物流需求分析的物流园区就一定能成功运营,毕竟物流园区取得成功运作还有赖于其他诸多的因素,只能说需求与预测是基础工作、前提条件。
单纯追求数量、规模成隐患
一些政府部门在规划建设物流园区过程中,往往会犯工业园区建设相同的错误。为了显示其发展现代物流的决心,往往过于追求全国第一、同行业首家、功能最全、西部第一等所谓的名号,把物流园区的建设看成是各地方政府相互较劲的舞台。有些地方政府看到沿海地区不少地方规划建设了不少物流园区、看到一些大型机场规划建有航空港、大型货运枢纽站规划有转运型的物流园区,而且有些物流园区经营还很不错。于是一时冲动,忽视实际,也上马一些物流项目,结果导致不少物流园区建成后无人问津。
其实,物流园区分很多类型,类型不同,需求量、设置的规模也大不一样,并非越多越好。以下的几点可供参考:对于商贸市场发达的地区可以建设为市域商品交易服务的物流园区、对于位于货运主枢纽的地区可以建设面向辐射区域的转运型物流园区、对于有特色行业的地区可以建立专业性的物流园区、对于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良好的水运、铁路与公路运输条件的可以考虑设置综合性的物流园区。当能,还需要综合考虑物流需求分析与预测的结果,并且最好能借鉴国内外同类型城市的成功经验。
同样,物流园区建设的数量并非越多越好,可以集中处理的最好不要分散处理(这一点需要进行总成本分析)。园区的战略定位不要过细,因为易导致最终的需求不足,无法发挥规模优势。规划建设物流园区要以质量、效益放在优先地位,而数量、规模不应作为考核地区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更不应该变成一些官员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
物流园区“圈地现象”突出
由于我国政府考虑到物流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显不足,所以出台了相关的物流基础设施用地优惠政策来吸引资金。因此,在全面控制工业区、房地产项目建设用地条件下对物流项目的审批还是相对宽松的。
在此种外界环境下,不少房地产商抓住商机,通过以物流用地性质获取低价用地后,把少量的用地用作物流功能,其它大量用地当作商业开发,以获取暴利。
由于许多地方政府在进行物流园区项目招商时,往往把招商成功作为第一位,而对招商后的控制与管理工作不是十分规范与严格,而且中间有不<间有不<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