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西山区衢江之畔,货轮正驶入浙江最远的内陆港口岸。衢州港大路章作业区开港仅五年,吞吐量已从54万吨飙升至425万吨。这个“山坳里的港口”,已悄然从一个山区小港成长为连接内外循环的关键节点,逐渐成为长江中部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带的中间大通道。这里,门机、龙门吊等港口作业机械持续作业,货船穿梭不息,演绎着“山区变枢纽”的奇迹。
内循环变革
黄金水道重塑经济地理版图
衢州港大路章作业区通过内河航运,成功为本地及周边企业打通了一条煤炭运输的“绿色通道”。“河南周口煤到衢州,每吨运费可以从260元降到80元。”衢江交投集团负责人指着数据说。水路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降低着区域物流成本,据了解,瓦日线(山西瓦塘-山东日照)的传统“铁路+海运”模式,正被内河“截胡”——煤炭经京杭运河直抵衢州,成本优势“碾压”陆运。如今,随着京杭运河等内河航道的改善,煤炭可直接通过水路运抵衢州。浙江元立金属公司的账单更直观。“从山东微山湖过来的煤炭,走水运比铁路每吨运费下降70-80元,成本至少降三分之一,航道‘四改三’之后,成本还能再降。”公司负责人充满期待。
巨化集团的物流转型是大路章作业区助力内循环的生动注脚。作为全国知名的化工基地,巨化每年产生的30万吨硫酸铵、氯化钙、元明粉等副产品,过去这些只能通过铁路或公路出口,高昂运费削弱了国际竞争力。如今,30万吨硫酸铵、氯化钙、元明粉等吨袋产品经衢州港直通长江沿线,去年水运量已达26万吨,五年暴增近8倍,巨化进出口公司负责人直言:“通过港区的保税仓和多式联运服务,我们的化工副产品出口成本降低了25%,在东南亚市场的价格竞争力显著提升,港口成熟度提升和黄金水道匹配,让仓储、短驳全链条都更便利。”
大路章作业区独创的“干支仓配”模式,也正在重构区域物流生态。“我们不是简单的码头运营商,而是整合水路、铁路、公路的综合物流服务商。”码头项目负责人强调。港区与巨化集团合作建立的集中仓储系统,实现了“工厂原料直送车间、成品直入集运仓”的无缝衔接。数据显示,这种模式使巨化的仓储成本降低了,库存周转率提高了,全过程物流成本从原来的每吨120元降至65元。
外循环破壁
内陆港口开辟直通全球新通道
2024年11月26日,“皖龙号128”货轮载着50个集装箱驶离大路章。这批巨化集团的氯化钙经“衢州-乍浦-宁波”航线中转,最终抵达加拿大蒙特利尔,标志着衢州首条“水水中转”外贸航线贯通。巨化集团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这批货物是600吨氯化钙,水运比铁运每吨运费减少了30元,相当于一趟省了1.8万元。此外,通过水运还减少了柴油消耗量,降低的碳排放也折算奖励给企业。“氯化钙属于货值较低的大宗货物,企业每年要出口20余万吨,从长远角度看,水运节约的成本非常可观。”对衢州企业而言,意义远不止于此——从此终结了外贸货物必须经沿海港口“二次倒腾”的历史。
日前,衢江港区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获批,更是标志着衢州港从“内河港”向“口岸港”的质变。这个占地28亩的场所,配备查验库、智能卡口等设施,可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未来这里将有着30万标箱年吞吐能力,实现‘陆港如海港’。”衢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描绘着蓝图。
衢州港的航线网络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拓展。目前,已构建32条适水航线,服务覆盖7省32市。向北经京杭大运河可达山东济宁,中经长江航道至重庆,未来浙赣粤运河贯通后,向南可通达广州。2025年开通的“衢州-乍浦—-宁波”集装箱航线,每周两班,单程仅需不到一周,运费较铁路低三分之一左右。“我们的集装箱航线成本优势明显,平均700-800元/标箱的价格,比铁路的价格低不少。”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衢州港的多式联运体系正在形成独特竞争力。衢江港区三期规划建设的铁路货场,将与巨化专用线对接,实现“水铁联运”无缝衔接。“我们的铁路货场与码头相邻,这是独有的优势。”衢江港区项目负责人分析,这种布局也将使货物中转效率提升。
四省枢纽“成本洼地”是怎样炼成的?
衢州“四省通衢”的区位在大路章作业区得到充分体现。从地图上看,江西上饶、安徽黄山等地的货物经衢州港出海,较经九江等港口可缩短距离近300公里。“以江西鹰潭的铜精矿为例,经衢州港运至宁波港,比经九江港节省2天时间。”衢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区位优势使衢州港成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节点。
站在大路章作业区的码头上,码头负责人指着施工区域说:“二期全部投用后,我们将有24个泊位,年吞吐量超1000万吨,集装箱处理能力30万标箱。”这个规划中的四省边际最大内河枢纽港,正朝着“四省边际运输成本洼地”目标迈进。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衢州港在航运领域成绩斐然,各项指标实现了大幅增长。1-6月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71.6万吨,同比增长9.4%;完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0.85万标箱,同比增长55.3%,增速全省排名第2。“水运正迎来美好时代。”衢州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感慨道。当中国制造亟待降本增效,内河航道成为打通经济任督二脉的关键穴道。据悉,更宏大的浙赣粤运河已列入规划——它将串联钱塘江、长江与珠江水系,让衢州成为贯通中国南北的“水运十字路口”,这个被群山环抱的港口,正在重构四省边际的经济版图。
当夕阳洒在钱塘江水面,满载货物的货船鸣笛启航,这座山区里的港口,正以“内循环降本、外循环增效”的独特路径,书写着“航运浙江”的答卷。当内陆城市不再被动承接物流末端角色,而是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重构产业链条,就能激活万亿级经济增量。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衢州港大路章作业区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