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教育规范化的重要举措
2006/7/4 12:37:42     来源:     作者/编辑:1
    “从1993年至今,物流教育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还有许多任务没有完成,这将是今后一个阶段内教指委的重点工作内容。”在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就任首届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的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黄有方对本报记者说。

  黄有方指出,中国物流高等教育始于1993年。当时,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首次出现物流管理专业并当年招生。随着物流行业在我国的蓬勃兴起,巨大的物流人才缺口,使物流教育从2003年以来迅速升温,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普通高校中设置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的大学已有200多所。

  高速的教育扩招速度带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可喜成绩,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杨志坚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在2003年就实现的,每年20%的毛入学率使中国高等教育在短短几年的功夫就走过了很多国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走过的路。”他指出,一个国家的崛起,离开高等教育的支撑是无法想像的。但是,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设施投入包括校舍、师资投入不足,造成教育质量有所下降。

  在物流教育领域也同时存在这样的问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丁俊发说:“物流教育要正确处理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要把教育质量放在首位。”他指出,提高物流教育质量,一是必须培养应用型人才,走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潜力。二是要把师资培训和教材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抓。

  杨志坚指出,教育质量的问题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中的核心问题,所有的工作都将围绕质量来开展。在这方面,教育部高教司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人才试训基地、“十一五”教学规划等,正在各个层面、各个类型中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但是在具体工作中,还将发挥各高校的主导作用,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高等教育改革不断引向深入。这也正是教育部在38个专业内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核心目标。 
    在谈到具体的职能定位时,杨志坚表示,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所要做的,实际上就是在教育部的宏观指导下,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深入研究探讨物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起到咨询、指导、服务的作用。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立,就是要对全国的物流专业院校进行指导。这其中分为五个方面:

  第一,理论指导。教指委应该通过对学科内有关具体问题的研究,不断地提升理念,推动教学理论研究,并形成具体建议,指导全国各高校的物流教学工作。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观念,即:物流学科专业应该怎么办学、应该怎么面向社会。

  第二,政策指导。教育部已经制定了一些宏观的政策,用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但是怎样将这些宏观政策转化为具体的规范和要求,怎样贯穿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是需要教职委研究和探讨的内容,并将之形成规范性的指导意见,通过规范管理,实现教学的良性互动。

  第三,经验指导。全国不同类型物流专业和院校都有相应的学科专业,怎样将一些具有良好教学经验以及人才培养经验的好办法、好举措向全国各高校内推广,传达给相关的学科,形成资源共享,使全国物流教学水平总体上提高。

  第四,信息指导。教指委应当注意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国内的物流需求,并着力思考在国际化大环境下,物流产业如何生存、发展、壮大。

  第五,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的指导。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并参与到教育部的教学质量考核和检查之中。

  据悉,新成立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将在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国际化合作。不断开拓国际物流交流,通过开展合作办学、参加国际会议等活动加强合作与交流。二是进一步加强高校、政府、社会之间的联系。从以往单一的解决高校的问题,拓展到学校、政府、高校三方协力的立体化发展模式,让发展中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三是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不断加强教学改革的研究,通过深入研究,形成意见,并用于指导实践。

  业内人士认为,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立,是一项富有开创性和历史挑战性的重大举措,必将为我国普通高校物流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