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中的粮食物流
2008/9/17 8:41:21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编辑:1

2007年4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针对粮食物流行业的《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拉开了全国粮食物流建设的序幕。根据今年2月颁布的《粮食现代物流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将采取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的方式对全国六大粮食通道的重点项目工程进行政策性扶持,全力推动贯通全国的粮食物流网络建设。业内人士表示,此举表明粮食物流行业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而促使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的动力源于对未来粮食安全的长远考虑。

粮食流通尚存疏漏
    “实际上粮食流通的问题早在今年年初雨雪冰冻灾害时就已经显现。”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由于冰灾造成铁路、公路运输受阻,广东、湖南等省份的粮食调配捉襟见肘,国家不得不大费周折从遥远的东北急调粮食来平抑南方几省的粮价。
    “目前中国的十三个粮食主产省(区)库存占全国总库存量的70%,而北京、天津、上海等粮食主销区的库存量占全国总量不到10%。”该专家分析,目前国内粮食产区和销售区域并不完全对称,东部很多粮食消费量极大的省市库容偏小,加上流通效率不高,一旦因为运输等方面问题造成粮食流通不畅,很容易引起粮价波动。
    与运输、仓储等方面的问题相比,国际粮食巨头的影响同样令业内人士不安。随2008年中国关于限制外资企业进入粮食流通领域的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越来越多的跨国粮食巨头开始向中国的粮食物流业行业渗透。
    “国有大型粮食企业与外商合作需要主管部门层层审批,但对于外商直接在中国投资从事粮食流通行业的行为,国家并没有明文规定。”天津粮油集团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不少业内专家开始担心,拥有强大实力的跨国粮食巨头很可能通过直接投资或兼并、收购相关流通企业的方法介入中国粮食流通领域,运用价格优势吸纳基层粮库存粮,逐步扩大在中国粮食流通领域的影响力。
    权威调查显示,目前外国资本已经进入南方一些地区的粮食加工企业,虽然尚未对我国中西部及东北主要产粮区产生影响,但这一趋势已经出现。
提前防范积极应对
    根据《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目标,未来十年内中国将在粮食流通领域大幅提高跨省散粮运输比例,把现有的星罗棋布的粮食仓储、中转、加工设施,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建立起贯通全国的粮食流通网络。
    “四散化运输是建立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方法。”天津市粮油集团资产部部长刘文勇告诉记者,“传统的包粮运输每条麻袋都要七、八块钱的成本,而且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工装卸,四散化运输则可以大大提高粮食收购、运输、装卸、储藏四个环节的效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粮食流通的散装操作外,公路、铁路、水路联运的运输规划也成为提高粮食流通速度的重要目标。
    刘文勇表示: “目前全国各主要粮食消费区都已经开始建设大型粮食物流中心,这些功能完备的物流中心将充分发挥网络结点的作用,沟通全国各大粮食产销区的联系,同时也为国内粮食物流、加工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绝佳的机遇。”针对外国粮商涌入可能对国内粮食物流企业造成的影响,不少业内专家仍然强调,限制外国资本并非长久之计,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以及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进出口、储备、吞吐调节上的特殊力量,建立能与跨国粮食巨头抗衡的大企业,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抵制外国粮商对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控制。
    受粮食能源化影响,2008年粮食危机在全球蔓延。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农业生产已经连续四年丰收,库存粮食储量充足,完全可以应对国际粮食危机,但粮食流通项目的大规模建设依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业内人士指出,对粮食流通领域的规划建设表明国家始终对粮食安全保持高度警惕,未雨绸缪赶在粮食危机波及中国前做好应对准备,将是未来几年中国粮食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要目标。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