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现代物流经营方式与增效途径
2006/8/16 22:08:06     来源:     作者/编辑:
    一、我国企业物流的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物流大体分为:自我服务、社会服务、自我服务和社会服务相结合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其缺陷集中体现在“小、少、散、弱”等方面。“小”是指经营规模小,营业额上亿元的企业很少;“少”是指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运作经验少,高素质人才少;“散”是指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弱”是指信息能力弱,竞争能力弱,融资能力弱。这些问题造成企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运作管理低水平重复,难以形成特色打出品牌,严重制约着企业经济效益和产业的发展。据资料显示:按世界银行估算,我国物流费用占GDP比重高达16.7%,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只有9.9-11.4%;我国国有工业资金占用1992年为1万多亿元,1999年为3.1万亿元;周转速度1992年为1.6次/年,199年1.2次/年。我国企业物流费用平均占商品价格的40%,最高达70%,物流过程占用时间几乎占整个生产过程的90%,而美国物流平均只占货价的10-17%,最高也只达26.4%。“第三方物流”所占比重欧洲为76%,美国为58%,且需求仍在增长,而我国“第三方物流”刚刚在起步。 

  二、企业现代物流经营方式 

  服务过程的物流经营方式。它包括:自我物流服务方式,协作物流服务方式和“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式”三种基本模式。 

  1、自我物流服务方式就是利用已有的物流资源,通过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和物流技术,不断优化物流运作过程,为生产经营过程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基本方式。 

  2、协作物流服务方式是指在已有的物流资源难以满足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时,与供应商、其他企业及相关消费者联合起来为有效解决物源需要开展的物流协作的基本方式;并通过资源互补、合理运作、实现企业物流经营过程的顺利进行。 

  3、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式就是经营活动所需的物流服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的基本方式,按照物流供应链的理论将不具备供应能力的物资服务需求交给专门的物流企业,集中经营资源,培养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管理过程的物流经营方式即:功能物流经营方式和集成物流经营方式。 

  1、功能物流经营方式指构造适应生产经营过程需要的物流体系,对企业物流经营活动中功能、各环节进行分析,采用多种形式在市场范围进行物流资源配置,以建立一个功能健全,环节配套的物流运作系统的基本方式。它一般注重物流运作中各种基本功能要素的管理,强调物流经营过程中物流功能系统优化和高效运作。 

  2、集成物流经营方式就是将企业各种物流资源、各种物流活动以及各种相互关系用供应链方法事例,集成起来形成统一、高效的物流运作体系的基本方式。 

  经营过程物流经营方式包括:连锁物流经营方式和代理物流经营方式。 

  1、连锁物流经营方式就是为了更好发挥物流服务的优势,采取连锁形式开展物流经营活动的基本方式。它需要注意连锁经营的地域范围、经营实力、服务水平以及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等。 

  2、代理物流经营方式就是为各种新兴商务活动提供代理而开展的物流经营方式。它一般应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决定物流经营项目和市场范围,同时注意选择合理的代理方式和兼顾委托方的利益。 

  三、企业现代物流增效途径 

  现代物流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它的需求与其产业结构、生产规模、产业类型、销售渠道都密切相关,因此,必须解决以下儿个方面的问题。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我们在谈到企业物流时,通常指企业有多少资金、人员、场地及运输工具等,其实这些固定资产显然不能构成现代企业物流的核心竞争力。国际经验表明:物流不属于劳动密集型或资产密集型行业,其关键是一种资源的整合能力。它经过网络设计、信息、运输、存货仓储等方面协调以及材料搬运、包装来降低成本,达到客户要求的服务水平;对物流基础产业,包括铁路、空运、仓储等要解决设施的合理布局,功能的有效利用;对物流装备企业,包括运输装备、仓储设备、装卸搬运设备、物流工具等要解决标准化、单元化和自动化;对物流信息咨询企业,包括物流软件、信息平台和管理咨询等要解决信息标准化、网络化、咨询服务规范化;对货主物流业,包括大型制造业、连锁商贸业和物资、粮食等分销企业物流体系要解决不断优化企业的供应链,实现物流的合理化;对物流服务业,需要把一批传统物流企业改造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一体化、客户化的物流服务,使企业物流运行始终处于一个平衡协调的系统之中。从本质上讲,现代物流就是当代高科技在各企业流通领域的有效应用。 

  2、强点建网,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发展企业现代<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