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开发区众多物流企业探索解困之道
2009/2/3 15:29:00 来源: 作者/编辑:1
这个冬季对很多物流企业来说,注定是不平常的,国际金融危机使该行业的增速减缓。
然而,宁波开发区众多物流企业并没有在“寒流”中退缩,他们或勤练内功,或开拓创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逆境中坚强前行。日前,记者走进其中4家物流企业,深入采访了他们的解困之道。
控制经营成本、延伸业务链———
“稳住”业绩须在内部挖潜上下功夫
“今年我们公司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方法主要是在内部挖潜上下功夫。一是控制经营成本,二是延伸业务链。”宁波大港货柜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海云告诉记者。
大港货柜是一家以集装箱运输作为主打业务,又开展出口整箱、拼箱,进口拼箱、物流分拨等综合业务的物流企业。该公司是由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的,一年的业务量达7000多万元,是宁波市十强物流企业。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际金融危机明显使该公司的业务量减少,货柜出口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30%。
“严峻的经济形势,迫使我们在内部挖潜上动脑筋。”沈海云说,控制成本的一大做法是减少操作成本。就是将原来的集装箱运输业务流程重新设计,重新整合。原先该公司集装箱运输流程是这样的:集装箱车到码头后,在码头堆场装上从船上卸下的集装箱,然后再拉到公司。“我们现在将船上的集装箱直接卸到卡车上,这样可以省下使用吊机和拖卡的费用。这一方法我们已经试运行了四五个航次了,效果非常明显,经测算每辆集装箱为此可以节省100多元成本。”
而且,这样的集装箱运输方法,还解决了码头堆场经常拥堵的难题。
大港货柜公司去年的集装箱年吞吐量达60万标准箱。为此,每年维修集装箱车辆的费用是该公司一笔很大开支。以前,该公司将维修业务外包出去。现在该公司将这一块业务自己承接下来,并且修理的零配件尽量国产化。这样一来,维修车辆的费用与上年相比下降了20%—30%,一年可节省几十万元经营成本。
“物流企业要生存,不能做单一的业务。东方不亮西方亮。比如说,出口查验业务少,我们就可以做空箱堆存业务。因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将延伸业务链作为重要的挖潜措施来抓。”沈海云介绍说,
大港货柜公司以前进口分拨业务一直做得比较好,但没有开展出口分拨业务,现在公司已经在开展出口分拨业务包括做唛头工作。
控制经营成本和延伸业务链使该公司现在业务保持稳定,沈海云也有底气向260多名员工承诺:如果愿接受公司安排,即转岗或培训,不会下岗。”
稳定老客户、争取新客户———
扩大客商源须提高服务水平
国际金融危机给宁波海晖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造成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出口欧美的货物量比以前减少60%,虽然出口其他地区的数量还是在增长,但总体平衡下来,2009年,该公司预计业务量会比2008年减少30%。
“现在正是练内功、提高服务水平的好时候。今年我们主要的业务目标是稳定现有客户,争取新的优质客户。这就要求我们把服务这块工作做好。”海晖物流总经理周海东对记者说。
海晖物流是一家民营企业,2006年下半年成立,以仓储业务为主。该公司拥有宁波市唯一一个海运专用仓库,面积达5000平方米。2008年6月,公司与全球最大的包裹递送公司美国UPS公司合作,该海运专用仓库就作为UPS货物在宁波的中转场地。并按UPS的客户要求,对货物进行装箱、发运。该业务占海晖物流总业务量的一半。
“UPS公司选择和我们公司合作,一个主要原因是对我们硬件和软件服务感到称心。如在硬件上我们采用货架式,并投入巨资安装计算机信息系统。”周海东说。
优质服务让海晖物流尝到了甜头,去年10月,UPS美国总部考评全球供应商,对海晖物流非常满意,提议UPS宁波分公司与海晖物流合作的合同一次可以签几年。而此前,双方的合同都是一年一签。
“2009年我们将想方设法扩大与UPS合作的范围,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周海东说,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还制订了一个奖励措施:超过公司全年利润计划的40%奖给员工。20%每个月兑现,5%半年后兑现,还有15%到年底兑现。
利用相关平台改革运营模式———
提高经济效益须开拓创新
宁波港铃与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奕从去年11月开始,心情特别好,因为公司的集装箱运输业务在那个月有了起色,并于12月创造了新高。2008年年初开始,公司在该块业务的经营一直不是很顺利。
宁波港铃与物流公司之所以在2008年11月开始打了个翻身仗,是因为他们开发了一个新的运输模式,称作“双重运输模式”。 `
宁波港铃与物流是由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知名物流企业铃与株式会社合资的企业。集企业。集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