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家具企业新建联合体
2004/3/4 9:02:45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编辑:
●温州人开始抛弃“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经商观念
    ●一种“手拉手”的产业合作方式正悄然兴起
    ●“新温州模式”正在被赋予新的涵义
     继去年8家温州制锁企业的强强联合、40家拉链企业的资源整合之后,65家家具企业近日向温州家具集团递交了《温州家具集团成员企业加入申请书》。一个温州家具业的经济联合体又横空出世。家具企业密谋联合
     2月28日,全国著名风景区雁荡山麓春雨淅沥,寒意逼人,正在这里召开的温州家具集团经营战略研讨会现场却热闹非凡。就在这一天,温州家具业的经济联合体章程获得与会65家家具企业老总们的一致通过,在这个联合体的章程中,它把自己定义为:“以家具集团有限公司为主体,通过资产为主要连接纽带,名牌产品销售为龙头,组成的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多层结构的法人联合体。”
    “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是温州人的天性。家家有副业,人人是老板的经济格局曾被冠之以“温州模式”而闻名天下。然而近一两年来,一种全新的经济联合体的合作模式开始在一些轻工行业衍生。
    “加入这样的联合体,不但可以降低原材料成本,也增强了整体的市场竞争力。”温州三环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建华说,现在的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仅是本地的竞争、国内的竞争,还有国际间的竞争,一个小企业靠单打独斗想搞出大名堂无异于天方夜谭。加入联合体,大家抱成团,不仅实力大大增强,而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另一方面企业自己的法人身份不变,在他看来,“这样的联合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一家加入联合体的企业老总说:“如果不联合,迟早要被淘汰,所以这是一条逼不得已的路。”合作是顺应市场
      温州家具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与服装、鞋革、打火机、眼镜等行业同时兴起。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有家具企业1000多家,年产值超过50亿元,出口额达1亿美元,成为全国仅次于广东的家具生产基地。但伴随着行业的发展,因为全行业“小而散”的局面导致的恶性竞争不断。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行业竞争,企业间的联合已经是家具企业及整个温州家具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温州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谢健教授说,“温州很多行业都是这样,由于企业数量众多,在竞争的过程中就难以避免会出现过度竞争现象。最后联合就成为行业大发展的一条出路。”
       对于行业间的联合,曾经做过三任温州家具商会会长的温州家具集团董事长叶瑞忠有自己的设想:作为浙江省行业规模经营第一位的家具集团,联合体核心层将充分发挥服务功能,组建家具质量检测中心,与金融机构建立流畅的通道,成立原材料采购联盟,组织成员企业统一参加展览,打通国际销售渠道,实行产供销、产品开发、技术交流一条龙服务,充分挖掘温州家具的各种资源和潜力。
        2003年上半年,温州家具集团牵头组织60多家温州家具企业组成联合团队在平阳征地1万亩,建设平阳家具园区。意欲打造一个年产值不低于20亿元的,集家具设计、生产、销售、外贸于一体的中国家具行业规模最大的家具生产基地。而这次加入经济联合体的65家企业正是这批即将进入平阳家具生产基地的企业。
        据了解,在温州,更多的行业间合作正在积极谋划之中。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