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金华港婺城港区罗洋作业区内,多艘集装箱船整齐停靠在码头,橘红色的门座式起重机将集装箱从货船吊至卡车上,转运至周边各地。
罗洋作业区位于衢江南岸,建有8个500吨级内河泊位,设计年吞吐量220万吨。自2024年8月开港运营以来,承担着金华、衢州等地集装箱、钢材、煤炭、粮食、建材等货物的仓储及集疏运功能,已成为浙江中西部货物水路中转的核心节点之一。
“公水联运成本低、耗能少,在提升运输效能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是一种绿色高效的运输方式。”罗洋港务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王龚飞算了一笔账:以粮食运输为例,一艘船能承载1000吨粮食,一辆货车只能运50吨,对不急于短期运达的企业来说,陆运转水运可节约成本1/3左右。
新能源重卡充换电站的投入运营,让绿色运输再升级。金华港兰溪港区方下店作业区内的充换电站,一次性可服务40辆电动重卡。“新能源重卡零尾气排放,能耗成本不到燃油重卡的30%。”兰溪市交投集团港务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利军说,“经实测,新能源重卡充电半小时可补能至80%,续航300公里以上,能满足跨境运输需求,长期效益更显著。”
金华还加大码头扬尘、粉尘治理,实现港口与生态环境有机融合。兰溪市香溪镇下杨码头,3.1公里的全封闭输送廊道如一条银色巨龙蜿蜒于矿山与江岸之间,矿石通过传送带源源不断地输往装船机,再由装船机将其装载到货船上,最终通过内河水运运往杭州、湖州等地。
“这是我们打造的绿色智控全链条生态运输廊道,矿石从矿山到货船全程封闭运输,扬尘污染归零,物流成本更是下降明显。”据兰溪市城投集团新航城港务有限公司安全员王小龙介绍,该廊道日均运输量达2万吨,相当于每日减少800车次重卡往返。“若以全年计,可节约燃油约3380吨,削减碳排放近1万吨。”
从沿海到内河,从港区到腹地,内河港口已成为区域贸易中的关键支撑。今年以来,金华以金华浙中内河联运航运服务集聚点(兰溪市)、金华国际陆港婺城航运服务集聚点(婺城区)入选省航运服务集聚区(点)建设第一批试点名单为契机,通过“智慧+绿色”赋能,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今年1—7月,金华内河港口吞吐量完成262.8万吨,同比增长37%,增速排名全省第一,集装箱吞吐量6861标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