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物流政策法规)
首页>资讯中心>国家(物流政策法规)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航局关于印发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的通知
2017/3/16 9:04:49     来源:发展改革委网站     作者/编辑:浙江物流网
发改基础〔2017〕29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民航各地区管理局:
  《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业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现就做好《规划》实施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突出重点。统筹东中西部机场协同发展,加强中西部地区机场建设,有效解决边远、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出行问题,扩大航空运输服务的覆盖面。实施繁忙机场扩能改造,提升服务保障能力,适应快速增长的航空需求。
  二、协调发展。统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注重机场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一体化衔接,全面提升综合交通服务水平和运输效率。统筹考虑运输机场、通用机场的规划建设,推进军民航融合发展,注重系统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
  三、提升能力。提高机场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等全过程保障能力,提升空管保障水平,促进民航运输机队发展,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加强配套能力建设,提高民航运输协调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四、有序推进。加强项目前期研究论证,合理确定建设方案和建设时序,把握好建设节奏,具体建设项目在五年规划中统筹安排,并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办理。
  五、规划调整。规划实施过程中,根据经济社会和航空运输发展需求,发展改革委会同民航局适时对《规划》进行修订和完善,并报国务院同意后实施。
  附件: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点击下载)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国民用航空局
  2017年2月13日
  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民用航空局

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

  前言

  民用运输机场作为国家重要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是民航业发展的基础,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不含通用航空机场)以来,我国机场数量显著增加,机场密度逐渐加大,机场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但机场总量不足、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还较为突出,难以满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无法适应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广大人民群众便捷出行的要求,亟需进行修编。
  本规划在2008年《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总体要求,结合“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考虑,对民用运输机场建设数量、空间布局等进行了调整完善,提出了一体化衔接、绿色集约发展等政策措施,形成与高速铁路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规划目标年为2025年,展望到2030年,在实施过程中将根据民航运输内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调整。
  一、规划基础
  (一)现状评价。
  1.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截至2015年底,我国共有民用运输机场207个,机场布点不断加密,民航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枢纽作用日益凸显。北京、上海、广州机场的国际枢纽地位明显提高,北京首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上海浦东机场年货邮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三。成都、深圳、昆明、西安、重庆、杭州、厦门、长沙、武汉、乌鲁木齐等机场的区域枢纽功能显著增强,上海虹桥、西安、郑州、武汉等一批大型机场成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机场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3.服务能力稳步提升。2015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和飞机起降量分别达9.1亿人次、1409万吨和857万架次,分别是2007年的2.3倍、1.6倍和2.2倍。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的机场由2007年的10个增加到26个,航线网络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了航空服务的通达性。
  (二)存在问题。
  1.覆盖范围不够广泛。目前我国机场数量仍然偏少,中西部地区覆盖不足,特别是边远地区、民族地区航空服务短板突出。
  2.体系结构尚需优化。现有机场层次不够清晰,功能结构有待完善,难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
  3.保障能力有待提升。部分机场容量趋于饱和,现有设施能力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繁忙机场和繁忙航路的空域资源紧张,航班运行受限、延误增加,影响了机场设施及其系统效能的充分发挥。
  (三)修订必要性。
  1.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区间,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消费结构逐步升级,航空运输需求规模和结构都将发生重大变化,运输需求总量大、强度高、多样化、覆盖广,而既有机场数量、保障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都难以满足。为适应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需要,要求运输机场在布局上加密,总量上增加,结构上优化。
  2.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要求。“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实施,明确要求推进双向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市场深度融合,形成资源、交通等多位一体的大格局。加强民用运输机场规划建设,拓展海外合作空间,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对于打造民航强国品牌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3.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发展不均衡,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交通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完善民用运输机场布局,提高航空服务水平,能够有效解决边远、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出行问题,对于维护国家安全、边疆稳定、民族团结,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完善综合交通的要求。民用运输机场作为重要的综合交通设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建立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功能完善的民用运输机场体系,有利于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提升运输服务整体水平。
  5.民航可持续发展要求。民航发展仍将面临资源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以机场为主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航空需求。预计到2020年,我国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15亿人次,年均增长10.4%;2025年将达到22亿人次。加强民用运输机场规划建设,有利于扩大民航服务范围、完善机场枢纽功能、提高网络整体效益,为民航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4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立足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科学规划民用运输机场建设,适度增加总量,明晰机场层次,优化网络结构,完善功能定位,提高运输效率,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满足人民群众便捷出行需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布局原则。
  1.优化布局结构。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出发,发挥民航安全、快捷、舒适、灵活的优势,有效衔接高速铁路等交通运输方式,兼顾公平与效率,构建世界级机场群、国际枢纽和区域枢纽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机场体系,提升机场服务水平。
  2.加密扩能并重。统筹东中西部机场协同发展,重点增加中西部地区机场数量,提高密度,扩大航空运输服务的覆盖面;实施繁忙机场扩能改造,提升服务保障能力,适应快速增长的航空需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便捷出行需要。
  3.服务国家战略。按照“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有关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国家主体功能区、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建立与人口分布、资源禀赋相协调,与国土开发、城镇化格局等相适应的机场整体布局。
  4.绿色集约环保。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集5约节约利用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现有各类机场资源,减少迁建。鼓励相邻地区打破行政区划分割,合建共用机场。
  (三)发展目标。
  2020年,运输机场数量达260个左右,北京新机场、成都新机场等一批重大项目将建成投产,枢纽机场设施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批支线机场投入使用。
  2025年,建成覆盖广泛、分布合理、功能完善、集约环保的现代化机场体系,形成3大世界级机场群、10个国际枢纽、29个区域枢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形成并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明显加强,成都、昆明、深圳、重庆、西安、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国际枢纽作用显著增强,航空运输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展望2030年,机场布局进一步完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三、布局方案
  完善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大机场群,到2025年,在现有(含在建)机场基础上,新增布局机场136个,全国民用运输机场规划布局370个(规划建成约320个)。
  (一)华北机场群。
  华北机场群由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机场构成。
  布局规划新增沧州、介休、正蓝旗等16个机场,总数达48个。增强北京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与天津、石家庄共同打造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培育太原、呼和浩特等机场的区域枢纽功能,增强对周边的辐射能力;提升唐山、运城、包头等其他既有机场发展水平,稳步推进霍林郭勒等机场建设。
  (二)东北机场群。
  东北机场群由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内的机场构成。
  布局规划新增铁岭、四平、绥化等23个机场,总数达50个。逐步提升哈尔滨机场国际枢纽的功能;培育大连、沈阳、长春等机场的区域枢纽功能,拓展机场服务范围;提升锦州、长白山、大庆等其他既有机场发展水平,稳步推进松原、五大连池等机场建设。
  (三)华东机场群。
  华东机场群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7个省(直辖市)内的机场构成。
  布局规划新增嘉兴、蚌埠、瑞金、宁德、菏泽等16个机场,总数达61个。增强上海机场国际枢纽的竞争力,与杭州、南京、合肥、宁波等机场共同打造长三角地区世界级机场群,并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优势互补、深度融合、互联7互通;培育厦门、青岛、福州、济南、南昌、温州等机场的区域枢纽功能;提升无锡、舟山、黄山、赣州、烟台等其他既有机场发展水平,稳步推进上饶等机场建设。
  (四)中南机场群。
  中南机场群由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6个省(自治区)内的机场构成。
  布局规划新增周口、荆州、湘西、韶关、贺州、儋州等24个机场,总数达60个。推进广州、深圳等地机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协同发展,提升国际枢纽竞争力,共同打造珠三角地区世界级机场群;增强武汉、长沙、郑州机场枢纽作用,培育海口、三亚、南宁、桂林等机场的区域枢纽功能;提升揭阳、柳州、洛阳、宜昌、张家界等其他既有机场发展水平,稳步推进信阳、岳阳等机场建设。
  (五)西南机场群。
  西南机场群由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机场构成。
  布局规划新增武隆、甘孜、威宁、楚雄等29个机场,总数达78个。逐步提升昆明、成都和重庆机场国际枢纽的竞争力;培育贵阳、拉萨等机场的区域枢纽功能;大幅增加区域机场密度,优化布局结构,提升万州、九寨、黄平、丽江、林芝等其他既有机场发展水平,稳步推进巫山、巴中、仁怀、澜沧等机场建设。
  (六)西北机场群。
  西北机场群由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个省(自治区)内的机场构成。
  布局规划新增宝鸡、平凉、共和、石嘴山、塔什库尔干、且末(兵团)等28个机场,总数达73个。逐步提升西安、乌鲁木齐机场国际枢纽的竞争力;培育兰州、银川、西宁等机场的区域枢纽功能;增加机场密度,提升延安、敦煌、格尔木、中卫、喀什等其他既有机场发展水平,稳步推进陇南、祁连、莎车、图木舒克等机场建设。
  枢纽机场所在地确需建设多个运输机场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报批。航空货运业务应充分利用现有机场的货运能力,如需新建以货运功能为主的机场原则上优先从本规划中选取,需新建规划外机场的另行研究。研究内蒙古朱日和等38个机场的布局,远期运输机场规模将达到408个左右,将视区域发展、航空运输需求和周边机场等情况,在制定五年规划时研究确定是否开展前期工作。通用机场转化为运输机场,需具备相应条件并按相应程序报批。
  四、规划环评
  (一)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
  规划实施不可避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主要在资源占用、生态影响和污染排放三个方面。本规划新增机场用地约37万亩,机场建设会相应消耗一定的物资资源,可能对局部地9区地理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同时,机场和飞机运行会向周边环境排放废气、污水、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物。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本规划与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交通网、节能等规划作了衔接,提出的项目将充分吸纳相关专项规划环评工作的成果,不突破相应环评结论,并将有关环评结论作为后续规划实施的依据。
  (二)预防和减缓影响的措施。
  机场选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的约束和限制,尽量避开各类环境敏感目标。严格项目审批和土地、环保准入,严格控制机场的建设规模和用地规模,减少土地占用和资源消耗。大力推进使用节能、节水、环保的材料和设备,鼓励使用可再生资源和能源,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车辆,从源头降低机场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化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严格执行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建立完善、统一、高效的环境监测体系。鼓励航空公司使用低噪音、低排放的机型,合理调整昼夜起降航班比例。
  五、政策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统筹考虑运输机场、通用机场的规划建设,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机场总体规划之间的衔接,充分预留发展空间,切实保障机场建设用地。加强机场集疏运体系规划,10严格保护机场净空和电磁环境,努力提高机场服务水平。
  (二)完善投融资政策。
  支线机场是公益性较强的公共基础设施,原则上以非债务性资金全额投入,中央与地方要加大财政性资金支持。拓宽机场建设投融资渠道,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资本。
  (三)提升空管保障能力。
  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系统规划调整空域,实施分类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和完善空域灵活使用机制,提升空域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空管设施建设,提升机场保障能力,逐步实现空地一体协同发展。
  (四)注重一体化衔接。
  统筹协调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注重机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构建以枢纽机场为核心节点的综合交通枢纽。机场交通应尽可能接入城际铁路或市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同步建设高等级公路,同站建设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或长途汽车站等换乘设施,延伸机场服务范围。建立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采集、交换和便捷查询,提高机场智能化服务水平。
  (五)坚持绿色集约发展。
  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建立健全机场设计、建设、运营各阶段相关标准,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合理确定机场建设规模,加强大型机场的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协调管理,推广应用节地技术,集约用地。研究绿色机场,减缓噪声、污水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合理控制开发强度,保障实现生态环境目标。
  (六)强化科技创新。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公平的选拔任用机制,着力提高机场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等全过程保障能力。加大机场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装备研发力度,鼓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对外开放机场的国际竞争力。
  附件:
  1、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表(2025年)
  2、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分布图(2025年)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