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职业认证在对接中沉淀物流企业用人标准
2007/4/1 20:48:49     来源:     作者/编辑:1

“求职者递来的物流职业资格认证种类越来越多,谁来告诉我哪本才是权威的!”一型物流企业HR参加完2005年最后一场大型综合招聘会发出了如此感慨。近年招聘会上捧着形形色色行业资格认证的“凝似高级物流人才”逐渐增多,起初还让物流企业的感到兴奋,但经过实践检验,当初的兴奋只能叫住一时的“亢奋”,现在更多的感到是迷惑--迷惑于不知道行内流传渐开的形形色色的资格认证中哪本才能代表权威。 

其实HR们凭职业直觉就知道并不是随便有一纸认证就代表他“高级”了!证出多门折射出的是发证机构对物流人才的认识不统一。有专家指出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物流人才出现了一系列的原因,而物流企业人才标准模糊首当其冲。

  企业人才标准化是解决人才结构性缺失的首要环节

  依托中国经济常年稳定高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只用了十年就蓬勃发展起来,人才缺口陡然裂开,尤其是高级物流人才的奇缺几乎伴随着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全过程。致命的是这种人才奇缺不是数量上的少,而是整个结构性的缺失。于是多年来,本来就辛苦万分的中国物流老总们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提着年薪十万的牌子,眯着双眼在人才市场从年头到年尾苦苦的觅着宝马良驹。

  高级物流人才的奇缺就像那个经典的发现非洲人光脚积极的鞋商就知道非洲皮鞋市场十分庞大的营销故事一样,广阔的市场空间呼唤着众多积极的高等院校、物流行业协会和机构涉足高级物流人才培养事业,这个市场也是没穿鞋,而且异常扎眼和急需。

  简单的市场逻辑推算出简单的市场结果,一时间院校和各类物流协会或机构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造人运动”。

  2002年高等院校招生目录中,全国有9所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工程专业,到 2005年,140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其中物流管理专业101所,物流工程专业39所,这一两年的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最早的一批物流专业大学生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

  而经过几年的鼓捣,多个与物流或职业认证标准相关的机构和协会向物流业推出了若干种物流职业认证培训,这一两年正是这些五花八门的物流职业资格证书开始流传于市的时候了。初步统计了一下,目前市场流传最广的物流职业资格认证有以下几种:中国商业技师协会推出的“物流管理员”认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推出的“物流师”认证,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推出的“物流师”认证,这几个都推出了有一定的时间,均属传统“教材加考试”的行业培训体系,已经为中国物流企业输出了不少学员。

  但可惜的是,无论是高校的物流专业毕业生,还是物流培训机构的学员,目前为止没有哪一家能得到国内物流企业的普遍认可,物流人才结构性缺失仍然是扣在中国现代物流企业头上的紧箍咒。

  将这些证书放在一起对比下,可以看到职业培训的多样甚至可以说是混乱缘于各家标准不一,但也不排除某些机构急功近利的因素,而从各家培训机构的理论体系的侧重点不同又可以看出各自的培训标准的不统一又缘于他们对物流企业的用人标准的认识不一。

  今年是物流元年,外资早就对中国上千亿元的物流市场垂涎三尺了,不用吹号都会争先恐后进入的,人才紧缺将会更为严重,因此物流人才标准化迫在眉捷。有了人才标准培训业才有了准绳,输送的人才才能符合大多数企业的需求,结构性缺失的顽疾才能迎刃而解。

  人才标准确定要在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的对接中摸索

  中国的物流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个答案看似简单却又复杂.

  说简单,就是一句话,需要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兼备的人才。在招聘现场与物流HR聊天时听到最多的也就是这几句话:要有够厚实的理论知识,至少也要有经过成体系的物流理论进修的过程,短期的所谓培训我们企业自已都会做; 丰富的岗位操作经验,最好是在大型物流企业呆过几年的; 管理经验是必备的……

  说复杂,就是现代物流业需要的是通才和专才融为一身的近似天才。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其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在物流运作链上,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贯穿其中,物流管理和营运工作需要各种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劳动者。

  但问题是,物流这个名词在中国才刚刚出现十来年,要求现成的物流从业人员做到这样深入浅出的实在是太难。HR们也清楚地知道,要同时具备这些条件从目前的行业人才储备现状来看是有点苛刻,要求社会培训机构在短短几年内输送标准型人才确实也是不现实。

  对此,业内观察人士就指出人才标准化是个系统过程,需要培训机构、企业、院校研究所一起在实践中摸索,对于企业人才问题最现实的解决方案就是这些培训机构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做好与企业用人需求的直接对接。现实的情况也确实是整个行业都在摸索物流企业的用人<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