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物流变革
2015/3/27 16:18:05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编辑:于南

信息化助推物流降本增效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巡视员 景晓波

众所周知,中国的公路物流市场的典型特点就是“小”“散”“乱”,公路物流市场上90%以上的公路运力掌握在散户手中,车辆的空驶率在40%左右,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在18%左右。中国的公路物流市场亟待整合,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从而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我认为,物流的降本增效要从信息化这个切口来突破。

在今年全国人大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提到了“互联网+”的概念,总理指出,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中国的经济会飞起来。在座的每一位都看到,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传统的商品零售市场经历互联网革命的洗礼后,以B2C、C2C的电商模式释放出了惊人的力量,我相信公路物流市场经过互联网技术的武装后,同样会迸发出无穷的活力。

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在“主要任务”第二条:“进一步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中明确提出,“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全社会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支持运输配载、跟踪追溯、库存监控等有实际需求、具备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物流信息平台发展,鼓励各类平台创新运营服务模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国务院下属机构中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政府机构,近几年来在推进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2013年,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十二五”末,我国将初步建立起与现代物流体系相适应

和协调发展的物流信息化体系,开展物流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试点,提高物流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水平。2014年,工信部出台物流信息化意见,提出重点支持有实际需求、具备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全国各物流区域、节点城市、交通枢纽、物流园区和经济园区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促进物流信息的跨区域开放、交换和有效利用。支持面向中

小企业的社会化物流管理和信息服务平台发展。

国家政策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鼓励物流信息平台的创新和发展。但是,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更需要物流企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努力实现国家提出的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今天我站在这里做演讲,是怀着高兴和欣慰的心情的。因为,我看到物流企业正在大力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我也看到,具备创新精神的物流信息平台正在逐步改变传统物流行业的运行规则,物流行业降本增效的目标逐渐清晰可见。

但另一方面,我也想指出,物流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结合不仅仅是建设一个物流信息平台这么简单,在物流信息平台背后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逐步完善。比如车源和货源的信息真实性问题;物流信用问题,还有支付的问题等等。今天来参加物流派APP全国启动仪式,我很高兴看到他们在这些问题上进行了积极地探索,我相信,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会实现公路物流的降本增效,还将带来公路物流运作模式的深刻变革!

技术创新带动行业升级发展

□ 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副巡视员 谢家举

近年来,互联网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也给我国物流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智慧物流等新的信息技术,成为物流业腾飞的翅膀。大力推进物流信息化水平、以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企业已成为物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近几年来,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物流业信息化发展。2013年,交通运输部出台了《关于交通运输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并指出,要大力提高物流业的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推动先进技术的应用,实现智能、集约、绿色、可持续发展。2014年,交通运输部又发布了《2014物流信息互联共享标准》,该标准的发布和应用,有助于解决物流链上不同环节企业间信息互通互联的问题,推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物流信息系统的互通共享,加快物流信息标准化进程。而早在2012年交通运输部建立的全国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如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目前,使用这一平台物流管理软件的企业有1万余家,依托平台实现互联的企业近30万家,企业通过平台实现业务单据交换量已累计超过8亿条,日交换量最高可达200万条。

尽管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物流业信息化的推进工作,但在我国公路物流领域,信息化水平仍然不高,特别是公路货运的信息不通畅问题尤其突出。车难找货、货难找车,造成了40%左右的空载率。不仅影响整体运输效率,还抬升了全社会物流成本。如何提升运输效率,促进公路物流集约化发展亟待破题。在这一背景下,近两年来,公路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大幅提升,大批企业纷纷触“网”。由企业主导的公共信息平台效益显著,公路物流行业开始逐渐迈入信息化时代,平台型模式探索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卡行天下、安能物流、传化公路港等为代表的平台整合型企业风声水起,他们通过平台打通中小企业的“信息孤岛”,大幅降低了行业运行成本,提升了运行效率。

与此同时,各种组织模式、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众所关注的热点。货运APP便是2014年最惹人眼球的服务模式。这种触网模式对公路物流企业生产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但使信息交易的速度加快,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货物的周转速度,大大提高了整个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和运行效率。物流派APP便是这方面的一个代表。物流派APP的诞生,让我们看到,他们不仅致力于解决物流产业信息不对称的实际问题,还以逐步整合物流产业闲置资源为目标,以逐步构建物流产业诚信体系和标准化体系为己任,以构建物流产业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为愿景,这将对促进我国公路物流集约化发展形成重要的推动力。

未来,要更加关注物流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业务模式,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物流业产业布局和业态发展呈现四个趋势

□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 汪鸣

当前物流行业产业布局和业态发展呈现出了四个明显的发展趋势。

其一,内需导向的产业布局和消费布局正在形成,为了给内需经济有关的产业布局创造条件,物流网络布局在近两三年来的竞争是最为激烈的。布局网络一方面需要建设新的网点,另一方面需要对存量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其二,物流企业在这种布局改变的背景下,竞争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从过去打价格战,到现在主要靠创新商业模式来进行竞争。事实上,当前已经出现像传化、卡行天下、安能之类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竞争的变化,能否推动物流行业转型升级值得关注。利用互联网,打造全新的公路物流模式特别是把网络基础设施资源、信息资源、企业资源和运作资源在这个平台上实现有目的性的有效统一,打造一个良性的产业生态圈;另一方面,在公路物流整合的基础上,能够打破运输方式的界限形成多式联运的物流平台,来为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引导和有效支撑。

其三,物流企业竞争模式发生改变之后,物流市场结构也在悄然发生改变,资源和服务向物流领域的创新类企业集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根据这种发展趋势来看,物流企业之中能打造出千亿级的企业,这种物流企业格局是可喜的。

其四,物流行业集中化的发展趋势,使得高效、低碳、网络化等新的发展理念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政府部门研究制定相关物流政策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近期展开的调研也是倾向于调查物流行业高效、低碳、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根据作者发言编辑整理,未经作者审阅)

新常态下的物流业创新发展

□ 中国物流学会常务副会长 戴定一

行业的新变化

从某种层面上讲,APP代表了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信息化的一个新的探索。我们都能感受到新常态下物流行业的变化。所谓新常态,就是减速。高速增长的时候会掩盖很多的矛盾,一旦速度减下来,内部的矛盾就会开始萌发,因此,必须改变和调整才能达到新的平衡、新的发展。所以,当整个形势下滑时,压力越来越大,物流行业的变化也非常大,每天都会有创新事物出来。这其中,有几点十分值得关注:

一是以企业联盟的形式进行资源整合。物流行业的现状是资源分散,要想实现资源整合,仅靠传统的道路,用资本兼并重组来一点点地建设与积累,需要很长的过程。而且事实证明,资产过度地集中,风险会很大,反而容易造成亏损。因此,在信息技术推动下,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不靠资本纽带,在资产保持分散的情况下仍然有结成联盟、组织运营的集约化道路。所以,物流行业特别是公路界,完全靠资本纽带、资产的集中集聚,可能不是一条主要的道路,而是在不改变、或者少改变资产所有权的情况下,通过大家的合作,实现企业群体的扁平化、互联互通、共享共赢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大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因此,可以形成一种联盟的方式来互通有无,实现互联互通和共享共赢。

二是平台建设加快,特别是交易类的平台。过去,大部分的平台都是建立在信息层面,线上的信息和线下的交易无法衔接,流程很难完全打通。于是,大家越来越意识到,交易上线是一个关键,只有交易在线上做,整个流程才能打通,而后续的商流、资金流等等一系列的服务才能引用,发展空间非常大。所以,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做平台的特别多,尤其是在运力交易环节上,如何实现运力在线上进行交易,把资源、货物、支付、在途跟踪等等都能串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趋势。换言之,如果能够真正打通在线交易的话,整个流程的透明化将会迈进一大步。

三是货运APP。尽管在创新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失败,但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努力。所谓用互联网的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用APP这样的方式来整合分散的资源,这一过程是一种有效地探索。如今,大宗的货物、大宗的需求,以及整个车队的组织运营管理可能都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和方法了,但是,公路运输的市场格局具有碎片化、需求的随机、运力到处分布,如果采用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就能识别所有的车辆,实现互联互通、进行匹配。因此,物联网技术开始走向货运市场,可以针对碎片化的资源和需求进行整合、服务、优化。

以上变化反映出,在新常态下的一些创新事物,都需要借助于互联网技术。而年轻人的创新能力十分关键,特别是用互联网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领域中,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未来的新趋势

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如果没有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是无法实现的。然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有一些共同的趋势值得大家借鉴:

一是价值观。未来的价值将会越来越趋向于差异化。因为,客户的需求在不断变,所以能够发展差异化价值的企业家才能找到新的发展空间。所有的产品、所有的服务,加上了“体验”两个字都是差异的。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服务,但是不同的客户体验就是不同的价值。因此,如何让产品和服务体现差异化的价值,很重要的因素是在于“体验”二字。对此,未来的发展,一定要注重差异化、专业化乃至定制化的需求与价值。

二是方法论。传统的工业社会讲究的是规模和标准。所谓标准就是消除差异,去求得共同来扩大规模。在新的产业革命到来之前,我们要逐渐改变,因为差异化价值会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对资源要有一个共享资源的理念。在作业流程中,一定要有非常专业的分工合作来实现柔性差异化,要用资源的共享、作业的协同这两个方法来实现差异化需求、差异化空间的发展。

三是技术。信息化技术要走向智慧。以前的信息化比较注重透明,因此,信息化的第一个功能就是让管理透明、让资源的状态透明。之后又要求信息化来适应更多的变化,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按章办事,因此,就要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变通、变化,来满足差异化和客户的定制化。一是要主动采集更多的信息,以便获得发展趋势的新变化;二是要根据该变化,系统能够有更多的选择功能,而不是单一的流程方向。所以,未来的信息化技术将走向智慧化,而物流也将走向智慧化。这是一个面向于差异化、柔性过程的新发展空间。

因此,在一些传统的规模化、标准化事物中,一定要注意新的空间,即差异化、柔性和共享等等。因为,物流产业必将走向一个新的状态,这个状态将不是由巨头去支撑,而是由众多的、有自己服务能力的、有自己特点的群体在一起合作,构成一个互联互通、共享共赢的产业群体。这是一个新的产业形态,与传统的以规模、集中、层级管理为特征的形式不太一样。因为未来的差异化空间会越来越大,传统规模将无法适应,而一定是扁平化、柔性、合作、共享等这些机理在发生作用。

(根据作者发言整理 整理人蔡璐)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