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构建区域物流体系
2006/11/14 15:28:13     来源:     作者/编辑:
    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已基本构建了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港口在内的比较完善的物流设施网络。公路方面:广西已建成了从南宁通往中越边境友谊关的高速公路,而昆明—曼谷公路的修建,将与南宁至友谊关的高速公路一道,成为中国与东盟实现经济对接最强劲的物流通道;铁路方面:在中越边境上拥有由广西南宁经友谊关通往河内的中越铁路,从云南昆明经河口通往越南的滇越铁路;内河航运方面:我国与柬、老、缅、越4国之间均有河流沟通,中、老、缅、泰4国已经在上湄公河航道改善上开展了很好的国际合作,对4国经济贸易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港口方面:广西防城港、北海港、钦州港3个沿海港口也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西南出海大通道出海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连接这三大港口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已全部建成通车,发挥了西南出海大通道应有的作用;空港方面:南宁机场和昆明机场都开通了少量到东盟的航线。可以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已基本形成,但是与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设施条件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现实运作空间有限。物流合作的基础是交通运输,但纯粹的交通运输不是物流,它只是物流的平台和基础。物流实际上是依托于运输业基础上的商品流动、信息流动和资源流动。虽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已基本形成,但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相比,还比较滞后,货物运输渠道不畅,导致货物流动的规模总量较小,物流供给与需求都相当有限。

  现实物流资源不足。物流资源主要指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资源两大项,目前东盟各国水、陆、空基础设施还处于粗放开发的阶段,缺乏有效的协调,还有待于系统的开发。由于基础设施的滞后,物流现在已经成为阻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而没有发挥经济增长的第三利润源的作用。

  现实物流服务滞后。物流合作必须包括物流的咨询、研究、信息交流、技术服务等一系列相关服务性产业的同步发展,否则,仍然无法从传统的运输业走向真正的现代物流。目前,东盟各国的物流产业发展都比较滞后,物流业缺乏系统的规划,现代物流体系还未建立,一些附加值较高的物流服务滞后,严重制约了东盟区域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

  高层次人才缺乏。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物流人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一个包含十一个国家的区域性大市场,其物流的运作要比单一国家物流的运作复杂的多,需要大量具有国际物流运作经验的高层次人才。而目前,东盟各国的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业的国际化水平较低,物流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真正具有国际化背景的物流人才更是缺乏。高层次物流人才的稀缺将会制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  以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为契机,遵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框架和总体发展战略;以“区域化布局、网络化经营、市场化联动、社会化协同”为发展思路,以“提升存量,发展增量”为指导;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完善法规,规范市场,配套环境”的发展原则;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加大物流技术和物流组织方式的创新力度;整合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源和形成良好发展环境,采用先进管理技术,完善的基础设施,现代流通交易方式,通过“商务集成”发展产业集群;构建具有国际化、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辐射亚洲及世界的外向型物流服务体系,努力构造与东亚地区贸易中心地位相适应的现代物流服务环境,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全球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出口商品基地和国际物流枢纽基地。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服务体系的目标  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发展的要求,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依托东盟经济圈日臻完善的交通运输条件和配套服务,结合东盟各国现有的产业布局,发展以国际多式联运为主的自由贸易港区,建成具有国际一流软硬件设施,具备一定规模的,能吸引众多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参与,联结中国与东盟、东盟与世界市场的物流集合区。逐步形成全球性的采购中心和分拨转运中心,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全球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出口商品基地和国际物流枢纽基地。

  1. 近期目标。初步构建现代物流基础平台和信息平台,营建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分拨、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四大中心,采用基础物流、第三方物流、专业物流和技术物流在空间上的集中布局。通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技术的合作,初步形成具有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科学定位、产业结构合理、技术水平先进并按国际化标准建设的专业化、集约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促进中国—东盟双方贸易的发展。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