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4/10/28 16:51:44     来源:     作者/编辑:高啸宇

编者按:《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已经发布,该《规划》揭示了物流行业哪些发展趋势?实现的路径和保障措施又是什么?以什么为重要抓手?作为落实规划重要主体的物流企业对该《规划》是如何认识的?《规划》对于物流企业的机会和挑战又有哪些?下一步如何落实规划?对此,本报特别从企业视角,邀请到相关业内人士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希望给业界带来有益的启示。

中长期规划想要实现,首先就是要以物流行业市场趋势为前提,只有顺势而行才能事半功倍。那么中国物流行业未来的趋势有哪些关键点?在分析趋势之前首先要回顾一下中国物流行业的市场现状。笔者认为,行业主要呈现的特征是市场分散造成资源浪费;竞争主要集中在价格战上阻碍行业专业性发展;服务产品同质化单一化严重造成整个行业缺少协同竞争机制;网络型竞争者初见苗头,如中外运、中储、招商物流等,但网络化程度还远远不足;物流业务呈现功能化分工而非行业化分工造成一体化运作不畅。然而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继续持续稳定的增长、物流需求的多元化发展、国内企业对于物流外包的认识触动客户行为的转变、新技术及新管理模式的不断应用和复制、国内消费快速增长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变化等因素的推动,中国物流行业将出现四个主要的趋势:

趋势一:高质量、综合性、一体化、一站式、增值性的物流产品服务将成为全行业共同的发展方向。同时随着像航空货运、国际货代、公路货运、包括大型制造商、流通商、电商的盈利空间被逐步挤压,导致各个子行业之间的界限逐步模糊甚至出现了跨界竞争的趋势。

趋势二:行业将经历更为明显的整合。制造业客户尤其是生活消费品制造商及电商已经呈现了集中化的企业市场格局,然而物流的集中化程度则远远落后与客户的集中化程度,那么客户的需求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将促使着物流行业向集中化加速发展,具体体现在物流同子行业间的横向整合,以及不同子行业甚至不同行业间的纵向整合。大型物流企业从简单的关注规模增长向关注价值增长转变,不仅思考着如何做大更思考着如何做强。

趋势三:对物流网络的广度和密度的要求提高。所谓广度指的是对于一地(异地)生产多地销售的大型客户的要求,对于网络覆盖所需的广度加大。尤其是三条丝绸之路经济带及长江经济带将成为未来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重点,再拉动沿线经济的基础上也会带动消费的稳步增长,这四条线将成为物流下一步的关键网络布局地带。所谓密度的要求,是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转变了行业的分销模式,传统的经销商模式将向多渠道、直营模式转变,这对网络的密度及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趋势四:低碳经济带来的新挑战。全球经济向低碳模式转变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政府也将减排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所以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体系会成为下一步的重点方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是围绕三个发展重点七个主要任务、十二个重点工程、九个保障措施展开的规划。

对三个发展重点的理解:

第一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设施资产的使用效率是对物流成本有效的降低,不论是地区干预、还是乱收费乱罚款,从顶层系统角度来看都是对资产使用效率的阻碍和浪费,都是引起外部不经济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如果想要做到这一点,应该从分担交通设施基础建设投资和风险、加强交通系统信息化集中管理、加快向电子政府过渡入手,通过流程的规范化、过程的可视化、管理的集中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关键点的人为干预、加强监督反馈机制。

第二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行业整合市场集中化发展将是未来物流市场的趋势。而物流企业的集中化我认为是前提,想要达到这一点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以业务协同运作为基础、以战略性合作为推手、以资本运作为助力、以行业专业化体系建设为落脚点才能可持续健康快速的实现这个发展目标。

第三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笔者认为这点最关键的是如何提高运作效率和运营的反应速度。提高效率应该关注转运设施的兼容性和转运工具的标准化建设,比如铁路和海运集装箱的兼容性,托盘的标准化。而运营的反应速度其实是前面提到的网络建设的广度和密度决定的。

对七个主要任务的理解:

第一个任务是提升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前面提到了物流子行业间界限逐步模糊及跨界竞争的出现,笔者认为未来物流市场的格局会有两个方向,一是基础物流方面会按行业专业化进行分工,如快消、钢铁、服装等。很多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建立行业专业事业部的方式以项目为主导建立专业化的行业解决方案。这些专业事业部通过这一个个的个性化的项目集聚会形成纵向的行业专业物流公司,随着体量的扩大,会形成特殊行业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团队。二是增值物流方面会向着整合平台式发展推动物流社会化,如传化、卡行、林安的信息流整合平台、如怡亚通的资金流整合平台、如朝阳批的商流整合平台。随着整合平台规模的扩大,除了会形成综合性的整合方案以外,还会由于集中化规模化运作而形成低成本优势,这样会形成一个个的横向的平台管理公司。最终很有可能出现“纵横交错的矩阵式条块格局”。国家如果想要推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在业务模式上要确立重点对标企业,将模式进行推广和复制。在管理模式上就要建立多渠道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物流协会的作用,逐步制定和修订符合行业专业化、平台社会化的政策和法规。

第二个任务是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低成本、高效率、通用性。目前北斗星、物联网、云平台之所以做不到有效的推广,问题就在这三块存在着问题。那么其实最关键的环节在于国家对于物流公共化信息平台搭建,这是基础是土壤,而这个基础就和建设公共设施一样,不能以盈利性为目的,应该要免费,而这种免费的效益体现应该是运用此平台的企业创造的。中国经济下一步的发展动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内需创造,而公共化信息平台是内需释放最有利的抓手之一。对于这块国家各政府职能部门应该有系统化的考核方式,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并与经济发展指标进行挂钩,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协同机制推动平台建设。另外要主动发现市场上有一定业务体量的信息化平台,研究这类平台的模式,这种市场化的平台一定是满足了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才会出现规模化。针对这类平台让其建立企业信息化平台标准,逐步升级到行业信息化平台标准,最终形成国家信息化平台标准,利用标准加强通用性。

第三个任务是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笔者认为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与物流信息化、标准化进行结合,建立智慧物流体系。尤其是针对新兴的电商行业,客户希望货物的流转是全程可视化的,所以像运输工具的智能化跟踪,尤其是铁路的智能化跟踪目前还是短板,而对于托盘的智能化跟踪会是未来的趋势,因为货物的流通最小单位随着客户碎片化、个性化的需求驱动在逐步变小,这种流转用的工具盒设备也会随着这种趋势的推进向更小的运作单元发展。而对于像是冷链、医药、危化品等这些专业性较强的产品其实最大的瓶颈在于毛细血管的末端配送上。除了将强运输装备和技术的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末端节点的规划和建设。

第四个任务是物流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的建设一定要与企业结合,尤其是设定标准所在行业的大型企业和供应链的领导型企业,标准的设立是从下而上的,因为国家标准的最基础单位是企业标准。标准化的研究其实是一个系统研究,因为物流是为制造流通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所以要研究物流企业的标准也要从研究制造流通企业的标准为起点,这样制定出的标准才会实用、提升效率。

第五个任务是推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向前面提到的未来网点的建设会向广度和密度发展。而笔者认为国家的战略布局重点丝绸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一定会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东南沿海的经济发展推动中国经济稳步快速前进,但同时也造成了区域经济不平衡等综合性问题,世界工厂地位的逐步弱化,内需拉动将是下一步的重点,所以对于国家来说这是势在必行的发展方向。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路径其实是产业发展是前提,城镇化建设是主线,研发创新是核心,绿色经济是关键。国家要首先对于区域经济的工程设施和综合性交通基础建设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并提供法律依据。产业和城镇化的繁荣源于先进的制造业及配套的物流业、服务业。另外在打造经济带的同时要将智慧城市的思路,通过电信网、互联网、电视网三网融合,进而促进物联网、云端计算的研发和应用。 (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为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