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之惑:绍兴开启民企监管时代?
2009/7/27 14:26:01     来源:浙江物流网     作者/编辑:1
对依傍大禹陵的绍兴市来说,正面临一个“治水”悖论——堵截还是疏导?这个大禹式命题,如今放之于民企治理上,依然如是。 
    近来,一份名为《绍兴市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民营企业监管的调查和思考》的内部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浙江各市间传阅。来自“兄弟市”的官员们纷纷在掂量这份调研报告的分量,甚至考虑仿效。  
    从这份文件看,因为金融危机中遭遇沉重打击,浙江绍兴旨在加强对民企监管,他们正酝酿“将对国有企业监管的有效办法逐步引入民营企业”,“成立民营企业党工委和纪工委,视情委派党组织负责人进驻大中型民营企业”等措施,将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监管日常化、程序化。 
    绍兴这一针对民企的监管体系,一旦在今年建设完毕,当地上千家规模以上大中型民企,一举一动,都将在“政府手眼”的掌控之中。 
    可这一宏大的计划,似乎使得一个基本命题经过三十年的螺旋式上升后又回到了原点:政府和市场、企业的边界在哪里? 

    一、财会监管联席会议制度:1369家规模企业的“政府之眼” 
    在今年年初的绍兴县两会上,身为绍兴县政协委员的绍兴华越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祝自力递交了一份建议加强对重点民营企业进行经营风险日常监管和评估监测的提案。 
    “我们建议政府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来,了解重点民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经营实绩及现金流量情况,防范重点企业的投资经营风险。”祝自力在这份提案中写道。 
    这份提案挠中了绍兴政府的痒处。 
    5月底,祝自力收到了绍兴县财政局的书面答复称:民企监管的体制框架已经基本建成运行,并在财政局成立了联席会议办公室。 
    这一监管体制的核心,便是“民营企业财会监管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由财政、税务、公检法、工商、电力等18个经济职能部门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的设在县财政局,由县财政局副局长赵忆怀兼任办公室主任。 
    “政府这么多的监管机构,却管不住企业的多套报表,对企业报表信息不对称、不真实现象熟视无睹。”赵忆怀说,这段话也在“报告”中开宗明义。 
    其实,按现有的制度,企业每月均需向统计、工商、税务、财政、银行等机构上报大量涵盖财务信息的数据。 
    赵忆怀说,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却缺乏横向的沟通,导致企业能够轻松地作假掩盖自身的问题。 
    民营企业财会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的第一步,就是建立《绍兴县民营企业财会监管预警信息化平台》,这其实是一个监控系统,联席会议下各职能部门将通过这一电子系统上报主要民企的财务动态。 
    按照“报告”的要求,在绍兴市,将有1369家规模以上(即销售额超过百万)企业都将被纳入这个系统。 
    如果监控系统发现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开始恶化,就会提高对该企业的监管级别,相关部门将采取行动。例如公安部门会限制企业老板出境。由于发现问题更早,政府将有更长的介入时间,例如出面协调银行债务等。 
    “这意味着,绍兴的主要领导,每天打开电脑就能对主要民营企业的财务状况一目了然了。”赵忆怀说,为保证这些数据不发生泄密,将这一系统的登入权限限定为一定级别的官员,并只能在政府内网查看。 

    二、审计进民企与官员代表派驻:不断延伸的“政府之手” 
    如果说,由18个经济职能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办公室,还只是政府在内部各部门“缺位”之后的“补位”行为,那么绍兴的另两条实验性做法则走得更远 
    《报告》提出,将在各开发区、乡镇建立内部审计指导机构,在重点骨干企业中建立和实施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并重点对企业财务、资产和资债状况依法进行审计和监管。 
    这一提议,被简化为一句:“审计进民企”。这让当地民企有“陡然一惊”之感。 
    对于绍兴来说,这已经在操作之中。在金融危机前后,为拯救一些“问题民企”,政府对多家大型民营企业进行了注资、参股。这也让政府直接有机会,在这些企业当中直接委派监事、党组织负责人等专职人员,并开展年度国家审计工作。这并无可非议之处。 
    如果说,这是上述“问题民企”咎由自取之外,那么如下的提议,则是一个风向标:对于银行贷款较多、负债偏高的民营企业,政府<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