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
2006/6/6 14:21:20     来源:     作者/编辑:
 前 言
      现代物流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优化与整合物流活动全过程,实现其科学化、系统化,获得最大效率与效益的复合性产业。
      我国物流业正在从传统运作方式向现代运作方式过渡。近年来,随着现代物流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物流标准化基础薄弱、建设滞后、工作分散,物流标准总体质量不高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代物流业的高度综合性决定了标准化和信息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物流标准化进行总体研究,建立科学的物流标准体系,制定物流标准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物流标准化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协调性地进行,已成为加快推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迫切需求。
      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不仅受到物流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也得到国务院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001年,原国家经贸委等6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加强我国的物流标准化工作;
      2003年12月,全国政协在向中办和国办报送的《关于我国现代物流情况的调研报告》中,再次提出我国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建议加强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国务院领导专门批示有关部门进行研究;
      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会同商务部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了经国务院批准的《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将物流标准化列为国家扶持和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性工作,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物流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制订和推进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网络的技术标准,尽快形成协调统一的现代物流技术标准体系。
      针对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和需要,2003年下半年,国家标准委确定研制我国物流标准发展规划,核心是建立一套科学的物流标准体系,研制工作委托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同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课题组进行。2004年1月,国家标准委发出《关于下达物流标准研究课题的通知》,将研究编制物流标准体系表列入国家标准委2003年标准化研究项目。参加物流标准体系课题组的单位有:北京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北京物资学院研究生部、北京科技大学物流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从2003年底开始,物流标准体系课题组在体系表框架设计、资料搜集整理、分类调查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工作,先后召开了6次有政府部门、科研院校、技术组织、行业协会和企业界代表参加,总计近300人次的理论研讨会,形成了课题报告初稿。2004年6月,国家标准委就“物流标准体系”正式向各有关部门、行业发函征求意见,国家发改委、商务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民航总局、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以及邮政、机械、包装等行业组织和军队有关机构给予了大力支持,提出了许多带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综合各方面意见,课题组对物流标准体系作了进一步修改和调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物流标准体系表”与“物流标准发展规划”。
     《规划》以“物流标准体系表”为中心,提出了我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主要措施和具体标准项目,对今后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以作为各部门、行业编制物流标准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主要依据,也是逐步完善物流标准体系,促进物流标准化工作发展的重要依据。
      物流标准发展规划按照各相关产业的特点,对所列标准项目提出了制修订规划项目表、进度表,在实施过程中,各行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整。
      二〇〇五年三月 
      目 录
      1 编制说明 13
      1.1 编制目的 13
      1.2 编制原则 13
      1.3 编制依据 14
      2 我国物流标准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15
      2.1 物流标准工作概述 15
      2.2 物流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情况 15
      2.3 物流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6
      3 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 17
      3.1 指导思想 17
    &nbs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