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拓荒”农村路
2009/12/11 10:17:24 来源: 作者/编辑:1
似乎一夜之间, “物联网”尽人皆知。但似乎人们也更多的认为,那只是城市里的新概念,孰不知面临“买难卖难”、农产品流通不畅的农村市场,一样需要物联网。而且物联网也没有冷落广大农村市场。
初级 “物联”
北方初冬的早晨,天气寒冷异常,山东文登市泽头镇农民李文刚却早早起床,来到自家的冬暖大棚外不时向马路尽头眺望。他一边来回踱着步,一边口中念叨: “车怎么还不来啊?怎么还不来?”
这时,李文刚的老伴儿从冬暖大棚里出来喊道: “老李,刚才咱村信息联络员小刘打电话过来了,说货车5分钟以后就到。”李文刚听到这话,长出了一口气,不禁心里想: “看来这个 ‘物流信息网’还真挺管用。”
李文刚是村里的菜农,已搞了十来年的冬暖大棚。2009年秋后,他又种植培育了2000棵黄瓜和整整一大棚的蘑菇,由于他种菜时间长,菜长出来都很好,因此外地一家超级市场直接跟他签订了合同,每周固定时间过来拉菜。可是前些天北方突然降雪导致高速封路,拉菜的货车竟然被困在了半路。这下可把李文刚急坏了,因为菜都准备好了,多耽搁时间就可能影响菜的质量。
正当他唉声叹气的时候,一个同村的老乡提醒他,不如先想办法把手头的菜卖出去,等超市拉菜的货车来后,再给他们摘新鲜的。李文刚想这倒是个办法,可问题是这么多菜怎么一下卖出去啊。
那位老乡说: “现在文登市开通了一个 ‘交通物流信息网’,那上边有好多信息呢,你可以去看看。”李文刚一听,更是挠头了: “网络?我可不会弄。”老乡说: “我其实也没上过网,但村支部的小刘是那个网的信息联络员,你直接找他就行。”
听了老乡的建议,李文刚决定打电话问问小刘,看他到底能不能帮上忙。村信息联络员小刘听李文刚说完情况后,说先帮着问一下,然后立即把信息报到了镇交通运输管理所,并把这条货源信息发布到交通物流信息网上,当天晚上就有了回复,说是第二天就去冬暖大棚拉菜。小刘把消息告诉李文刚,老李显得很高兴,但他还是有些不踏实,觉得这么简单就定下了,有谱吗?因此,第二天天没亮,他就跑到外面来张望了。
5分钟后,货车真的来了,并有专门的人装车,然后付款离开。这时,李文刚才真的相信了 “物流信息网络”的作用是这么大。其实,为解决农村货运物流问题,文登市早就开通了这个交通物流信息网,并且以全市10个镇交通运输管理所为节点,在600多个行政村设立了信息员,收集村内的车源、货源信息,汇总到镇交通运输管理所,由工作人员将信息及时发布上网,使各地业户第一时间掌握全市各村物流信息,方便各地货主、车主交流合作。
作为 “物联网”在农村发展的一种简单形式,物流信息网络已经在各地开始推行,尤其是各通讯运营商、物流企业、行业协会等等也在做着有益的探索。
多方推动
“蓝蓝的天空,绿油油的农田,简陋的农屋和一个正在用手机打电话的农民,构成了一张美丽的图画,对于我们这些从事电信工作的人来说,在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美的图画了。”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曾这样描述。因此,进入农村,也是他入主中国移动后首个重要战略。
如今,作为 “物联网”概念的主要倡导者,王建宙同样希望能把 “物联网”引入农村。早在2006年,中国移动就推出 “农信通”业务,主要为农村用户提供各类信息。而2009年7月农业部和中国移动 “共同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的举办,则宣示了中国移动深耕农村市场、发展 “农村移动物联网”的决心。
同时,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称,未来3年,中国移动将在农村基础通信网络和信息化建设领域投入700亿元,确保全国行政村通信覆盖率达到100%,全国 “农信通”用户数突破1亿户,而农业部亦表态支持TD-SCDMA的应用。据了解,合作内容主要包括农业产业改造、农业生产经营信息服务、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信息技术应用、农业生产指挥调度系统建设等五个方面,其中都有利于农村物联网的建设。
除了中国移动外,其他通信运营商也没有停止进军农村的脚步。据中国电信行业应用室副经理程涛向记者介绍,中国电信<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