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化的2050年
2007/8/2 10:20:44     来源:中外物流     作者/编辑:1
编者按:“物流信息化”,这是一个旧而新的话题,旧是因为它在我国物流界已讨论多年,各方观点备受关注;新是因为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路任重而道远。6月29日至7月1日,“首届物流信息化高峰论坛”将在京隆重召开,这在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物流企业领导之间掀起了一场关于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研讨与交流,大家都把焦点聚集在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和对未来工作 的展望。近年来,我国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更需要在今后强化一些工作,为了引导物流企业在这方面少走弯路,推进物流信息化水平,我刊特在本期组织了“物流信息化”的专题策划,从多个角度对此进行调查剖析

物流信息化的2050年

——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物流信息化也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普及,我国物流业和物流信息化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进展如何以及困境在哪里?物流信息化的前景怎样?物流企业应该如何加强信息化从而避免少走弯路?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我国著名的物流专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

对比:差距明显

我国现代物流的概念及运作理念都是从发达国家借鉴过来的,毫无置疑,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和物流信息化建设水平都还落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今天或许就是我国的明天。要找出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差距和不足所在,我们不防对国内外物流信息化建设水平作一番对比。

戴会长介绍说,发达国家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及物流信息化程度比我们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对物流的需求大。相对于我国而言,发达国家的物流量大、物流覆盖范围广、市场对物流品质、服务的要求高。发达国家也有小企业,但人少业务量大,比如日本把年销售收入低于十亿美元的企业划分成中小型企业,在我国中型企业都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高、成熟的市场对物流需求大,这是其现代物流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二是市场机制比较完善。发达国家的政策机制、管理制度、诚信体系、法律体制、标准化建设方面都比我们成熟,因而国外物流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较好,交易成本较低,特别是在外包业务中,企业遵纪守法的观念比较强,市场监管力度较大,合同的法律约束效果好,拥有这样的平台和环境,政府就很少进行干预,企业比较容易发展。

发达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高、市场机制成熟,这就带来了与我国迥然不同的结果:首先,发达国家企业非常注重科技在创新发展中的应用,对信息化的投入大且投入的收益十分明显,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其次,发达国家企业的发展模式非常清晰,企业要么做大要么做专。做大的企业通过标准化、规模化来降低成本,以取得规模效益为盈利手段,比如有些企业拥有很大的车队、船队和非常先进的仓储配送系统,主要从事干线运输,并通过其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公共平台,将很多小企业整合在其大平台下,小企业不直接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易,而只与大公司打交道,在大企业整合体的组织协调下,提供专业化、细分化的服务,这就不像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到处拉客户,超载、恶性竞争现象严重,市场很不规范;做专的企业从事的是高附加值的智能、信息化服务,这类企业资本少,主要依靠人力资源进行专业服务。比如在食品、化工、粮食、鲜花等很细分的物流服务中,这些企业将仓储、运输、货代、保险等均外包出去,他们只是在标准化功能服务的基础上进行定制化、个性化的整合,这就是所谓的供应链理念。此外,发达国家行业协会、商会的组织系统非常完善,企业的服务很规范。

面对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要靠经济的发展进步来积累,不断的市场竞争将会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市场对物流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则要通过改革来完成。对于我国物流企业来说,要依靠科学技术来提升自己,目前主要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我国物流市场细分、走平台化建设的道路已经越来越清晰,我国物流企业应该采取现代物流的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效益、地位和作用。

成绩:值得肯定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及物流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自去年年底,我国向外资全面开放包括物流行业在内的服务业以后,物流行业竞争加剧,发展步伐更加加大。我国物流信息化取得的进步主要表现在:

第一,政府部门加大了对物流信息化推进力度,一方面政府在规划方面更加重视物流信息化建设。去年国家九部委联合发出的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文件中,就有专门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在全国科技中长期规划中,也把信息化确定为物流中长期规划的<科技中长期规划中,也把信息化确定为物流中长期规划的<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