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配送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如何破解
2013/8/7 17:43:04     来源:浙江物流网     作者/编辑:
在城市配送过程中,物流堵在最后一公里,这不是一个新问题。2011年,媒体和公众聚焦蔬菜价格上涨时,进行了专门调查:山东寿光五分钱一斤的西葫芦,运到北京批发市场变成每斤两毛五,经过最后一公里,到北京社区菜市场每斤一元,个别超市价格甚至维持在两元高位,价格翻了近40倍。此后,最后一公里现象引起各界热议,今年“两会”上,很多代表再次对“通行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关注。
  最后一公里为何会让物流成本急剧攀升?一时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基本把问题归咎于路难行、车难停、收费多、罚款多,致使城市配送陷入物流困境。缓解交通拥堵,规范货车运输成为大众共识。解决城市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对于改善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我们应采取何种措施解决城市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在城市收费站针对物流车辆设立“绿色通道”,保障物流配送车辆的顺利通行。“进城难”是摆在城市配送面前的首要问题。为控制车流量,几乎所有的经济中心城市均通过发放车辆通行证的方式控制货车进城,导致物流企业使用金杯、依维柯等客车进行市区货物配送。一辆3吨货车的货物可能要分成4、5辆改装过的金杯客车进城,增加了城市交通的压力,效果适得其反。针对物流配送车辆进城难的问题,政府部门可以对配送车辆的车型、技术标准等作出统一规定。对于符合标准的物流车辆在经过收费站通行时可以不受任何影响,专门从事市内货物的运输。
  第二,由政府主导,修建专门的配送停车场。“车难停”是城市物流配送的又一大问题。物流企业使用金杯车拉货实属无奈之举,一方面是因为货车通行证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受到收货网点位置的限制。商场和大卖场多处于中心城区,接货地点多为地下一二层,厢式货车根本无法进入,只能使用金杯车。同时,大型商场的收货时间一般集中在白天,但又缺乏货物接收的基础设施,对周边交通状况形成较大的压力,有的没有设置专用的货物接收停车场,卸货货车经常在周边道路排队,有的配送企业排队等候时间甚至长达5~6个小时,造成周边交通状况恶化,对城市的道路交通与非机动车、行人的顺畅通行造成影响,同时也降低了物流效率。长期以来,我国对物流配送的基础设施投入少,尽管近几年也新建了一些较先进的仓储物流设施,但总体上看,我国的物流设施仍较陈旧落后。应加快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技术改造,鼓励和吸引社会各方面投资物流行业。国家也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在大型商场周围或物流集中地区针对物流配送车辆设置专门停车场,以满足配送车辆的停靠需求。
  第三,确立政府主导的“共同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是国外一种较为有效的解决物流问题的方式。尤其是日本共同配送,几乎将各种物流资源利用到了极致。共同配送的基本思路是,货物进入城市之后,各物流企业不再各自派件,而是专门建立一个配送末端,由它统一配送,从而降低物流企业的成本。政府在主导共同配送的同时,应注意对不同种类的货物制定不同的配送制度,比如对以商品鲜度为特点的沙拉、熟食等,每天要配送2~3次;对于不易变质的物品如办公用品等至少每天配送一次。此外,制定共同配送的目标需要有懂得物流的专业人员参与,政府可以通过招聘或培养等方式获得共同配送的专业化人才。除了物流的专业知识外,共同配送还需要其他的专业知识,包括配送业务、信息系统、资金制度的灵活运用、福利待遇等,因此政府需要邀请各方面的专家从多方位对共同配送进行支持。
  第四,在物流密集地点建立自提点和自提柜。自提点可以设立于人口密集的现代化大都市,也可布局于边远的乡间小镇。物流自提点平台的全部操作均可通过无线网络上传至管理中心。物流快递员只需将客户物品放置到各地预定地点储物柜里,由客户自行取物。可以通过商品物流平台管理系统中心对用户身份进行远程识别、对箱内投放的物品进行远程红外检测、远程对箱体柜门进行特殊情况的紧急控制、并对用户操作过程的视频图像及数据进行全程记录备档。由于递送的物品均为固定的站点、固定的箱柜,也无需等待客户的签收,从而可以大大地提高递送的速度和降低递送的难度。
  第五,用立法规范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在我国,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之所以得不到有效解决,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我国没有一部专门现行的物流基本法律。物流业所涵盖的各部门和领域的职能与行政目标的差异,造成大量单行物流法规在实施上因部门间的利益冲突而大打折扣,难以从总体上达到国家物流发展目标。为此,我国应在现有的大量单行物流法规的基础上制定一部高位阶的《物流基本法》,对涉及物流各要素的行为给予全面指导。在考虑物流法律体系建设时,既要考虑统一的全局性的物流法律体系建设问题,又要考虑物流各个环节的法律体系建设,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物流法律体系。在制定物流产业政策时,政府应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合理规划、积极引导。
  对于如何破解城市配送难题,政府的态度是决定性因素。政府应重新审视城市功能定位,加大对物流配送的投入,宜建则建,宜扶则扶,宜管则管,宜疏则疏,使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得以解决。(作者单位为北京交通大学)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