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船舶平均吨位三年增五倍
2004/11/25 9:01:29 来源: 作者/编辑:
自2002年以来,嘉兴市采用“堵”与“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内河运力结构调整工作,三年间,共计拆建水泥船34190艘,发放拆解水泥船补贴900万元;新建大吨位钢质船舶851艘,15万载重吨,发放补贴1057万元;京杭运河标准化工作政策公布后,在短短的二个月内受理挂机船改建申请船舶135艘,改建完工24艘。目前,该市内河船舶拥有数为81.73万载重吨,平均为95吨,平均吨位比三年前增加了五倍。
“堵”就是自2002年1月1日开始,停止办理新建、改建、买卖水泥船入港登记;缩小水泥船核定航行区域;加大水泥船违章查处力度,即每年组织几次针对查处水泥船违章专项检查活动,三年中,共计查处水泥船3500艘次。“疏”就是对原已登记入港的水泥船,自愿拆解的给予一定拆解补助,其补助额逐年递减。对新建大吨位钢质船舶的船主也给予一定的补助,截止今年9月底,发放新建大吨位船舶补助资金1500万元,新建了851艘船舶,总投资达4亿元。另外,该市航管部门主动协调商业银行发放建造大吨位钢质船舶贷款,并由保险公司进行保险,为水运运力结构调整输血。目前已分别与中国农业银行嘉兴市支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嘉兴支行等签订放贷意向协议。
通过淘汰水泥船、改建钢质挂机船、发展大吨位钢质船舶,嘉兴内河运输运力结构调整直接推动了该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是全市物流成本大为降低。据测算,载重吨15吨的水泥船的吨公里运输成本比100吨钢质落舱机船高200%,以嘉兴市年水运周转量为555045万吨公里计算,每年为嘉兴市节约物流成本5000余万元;二是有力地促进了内河航运安全生产。今年1~9月份,嘉兴市内河交通事故件数、伤亡人数、沉船艘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数分别下降41%、62%、31%和34%;三是运力结构调整后的座舱机船,符合当今社会的环保要求,有利于嘉兴内河水质的改善;四是带动了造船、修船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创造了2000个就业岗位,每年上缴税收达1500万元;五是提高了运输组织效率和货运质量,为一大批大型沿河产业带的兴起提供了运输保障。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