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经济发展迅猛 合作呼声渐高
2006/5/8 9:30:22     来源:     作者/编辑:1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家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东南沿海、西南沿海和长江“黄金水道”作为港 口发展的重点,成为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我国港口经济和港口城市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

  近日在天津召开的“首届中国港口城市市长高峰论坛”,吸引了全国29个港口城市参加,与会的官员和专家学者在本次论坛上围绕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中国港口城市的战略机遇话题,分析了我国港口经济取得的发展成就和面临的新问题,港口城市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成为本次论坛最为关注的话题,合作呼声渐高。

  港口经济发展迅猛

  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据了解,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港口大国,沿海港口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港口煤炭吞吐量、铁矿石进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2005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43亿吨,跃居世界第一大货港;全国出现10个亿吨港。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市场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已形成以上海港为龙头、江苏和浙江港口为两翼,主枢纽港、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层次分明的港口布局。2005年12月,上海洋山深水港区一期码头投产,结束了上海没有深水海港的历史。现在,上海港远洋航线通达世界12大航区,与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港口建立业务往来,全球最大的20家船舶公司已全部在上海港挂靠,航运要素集聚的规模效应已初步显现。同时,作为两翼的江浙港口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北翼的苏州港去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中国第九个、内河第一个亿吨大港。南翼的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增幅连续六年位居沿海港口之首,2005年货物吞吐量26881.02万吨,集装箱吞吐量520.8万TEU,创造了令国内外航运界惊叹的“宁波港速度”。

  国家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在此间表示,我国沿海、沿江地区已成为世界制造业转移的基地,临港工业迅猛发展,港口通过直接、间接和诱发三个渠道正在对港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并辐射到港口的腹地城市。据初步测算,我国沿海港口每百万吨吞吐量可创造1亿元以上的GDP和2000多人的就业机会。

  他透露,到2010年,我国沿海港口吞吐能力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80%以上。国家制定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将通过优化布局和资源整合,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港口体系。加快我国沿海和内河水上煤炭运输大通道、30万吨原油和20万吨以上铁矿石进口接卸码头建设;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等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建设;加快港城一体化进程,促进港口城市物流中心地位的形成,进一步发挥港口城市在区域经济社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并重点加强六个区域的港口建设:即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珠江三角洲港口群、渤海湾港口群、东南沿海港口群、西南沿海港口群、内河港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郁在此次论坛上说,我国港口经济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机遇和广阔的拓展空间,中国将成为世界港口经济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国家之一。他指出,发展港口经济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但还要正视我国港口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看到来自自身和外部的一系列挑战,特别是在资源整合、管理体制、服务功能、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运行效率、竞争秩序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势必会对我国港口城市和港口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对此,李盛霖表示,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港口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一方面要加快港口建设,另一方面港口要提升服务功能、调整结构、优化布局、节约资源、加快技术和制度创新。具体来讲是必须提高港口通过能力、拓展港口服务功能、优化港口布局并调整结构、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港口城市之间要竞争更要合作

  “港口城市不能谁都想当老大,就像五个手指头一样要分工合作,找准自己的定位,在竞争中实现合作,推动港口经济及港口所辐射的腹地经济协调、健康发展。”中国口岸协会会长叶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与叶剑持相同观点的官员还有不少。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在论坛发言中表示,上海航运中心的建设始终离不开江苏、浙江等兄弟港口城市的支持和配合,上海将按照交通部关于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上海航运中心行业体系的战略布局的要求,联合江浙的兄弟港口,继续深化港口城市的协调和合作,在大力发展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同时,全力支持长江黄金水道的开发建设,全面启动高等级内陆运输的网络建设,全力与浙江、江苏两省的内陆航道对接,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其他港口城市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上海港成为长三成为长三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