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杭州海关统计,2003年浙江一般贸易出口341.95亿美元,同比增长40.93%,加工贸易出口72.84亿美元,同比增长44.33%,逐步扭转了近年来浙江加工贸易进出口业务萎缩的趋势,实现与一般贸易出口同步增长。
加工贸易一直是浙江外贸的一条“短腿”,和一般贸易相比,其年增长率通常要低10%~15%。浙江加工贸易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主要呈以下特点:一是浙江加工贸易整体规模不大,比重偏低,发展速度不快;二是贸易方式以进料加工为主;三是加工贸易商品比较集中,出口以轻纺产品为主,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产品少。去年加工贸易快速增长,赶上并且超过了当年出口的增长速度,意味着浙江加工贸易这条短腿变长了。
一个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往往和该地区引进外资水平有很大关系。这几年,浙江积极实施“引进来”战略,利用外资取得重大突破,浙江利用外资已不仅仅是引进资金,更是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截止到2003年底,浙江累计共批外商投资企业28455家,投资总额927.26亿美元,其中合同外资金额483.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3.21亿美元。其中,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2357家。
加工贸易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受过一定职业培训的劳动力。有关专家分析说,去年浙江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前两年外省劳动力的大量涌入,使得加工贸易的发展成为可能。同时,北仑港的扩建、杭州湾大桥的奠基、沪杭甬高速公路的拓宽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将为浙江加工贸易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与此同时,浙江加工贸易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杭州鸿星电子是一家生产石英振荡器和谐振器的公司,一半左右的产品贴牌出口,近两年来加工贸易发展迅速,去年出口额约1500万美元。该公司的一位部门负责人认为,出口的增加和杭州海关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有很大关系。她兴奋地说:“以往一个手册批下来,要跑两趟,花两天时间,而现在只要两个小时!”
据了解,现在杭州海关对100多家企业推出了网上审批,审批时间平均为2个小时,最快的只要5分钟,99.8%的手续当天完成。如果能够实现与外经贸的联网,将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
为了及时发现风险企业,杭州海关在全国率先推出电子下厂报告,提高了下厂核查的案件命中率,增加了企业的可信度。风险监控系统的完善也使得加工出口安全系数明显提高,增强了对外商的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