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跨海大桥今日全线贯通,创新撑起"第一桥"
2007/6/26 8:35:44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编辑:1

6月26日,世人瞩目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合龙,建设者用聪明才智与辛勤汗水,成功跨越了世界跨海大桥建设史上的一根根“标杆”,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成功跨越的背后凝聚着无数自主创新的心血。没有自主创新,就不会有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耸立。巡阅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1300余个昼夜,我们如同翻开了一本桥梁创新“教科书”。

 ;   总投资118亿元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我省“五大百亿工程”项目之一。大桥北起海盐郑家埭,南止于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00年以上,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公里。大桥2003年11月开工建设,目前已累计完成工程投资114亿元,主体工程完成100%。这是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设、自行管理的特大型跨海大桥,展示了中国在特大型桥梁工程建设上的巨大成就,将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杭州湾跨海大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至2006年底,共有3项专利技术、2项部级工法获得批准,有8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所编制的部分技术规范及规程已纳入国家标委会、交通部、铁道部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等行业的新规范。至今共获得25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进行了以九大系列核心技术为代表的自主创新,攻克了在强涌潮海湾建设跨海大桥的技术难题,已有5项关键技术项目通过了国家鉴定,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桥建设还创造了6项世界或国内第一,包括在国内第一次明确提出设计使用寿命大于等于100年的耐久性要求;大桥50米箱梁“梁上运架梁”技术,其架设运输重量从900吨提高到1430吨,居世界第一。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国内第一家以地方民营企业为投资主体、投资超百亿元的国家特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2001年9月成立的项目公司——宁波市杭州湾大桥发展有限公司,共有17家省内民营企业投资入股。

  在杭州湾上架设大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翻开世界建桥史,美国的切萨皮克海湾大桥、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大桥、日本的明石海峡大桥、丹麦与瑞典合建的尼勒海峡大桥等标志性跨海大桥一一跃入眼帘……然而,没有一座大桥可以与杭州湾跨海大桥划等号。

  “在杭州湾上架设大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大桥工程指挥部一位负责人清楚地记得,14年前当建桥设想第一次摆上桌面时,在场的不少专家都惊讶不已。有位专家说:“我看要研究的不是可行性报告,而是不可行性报告。”

  专家的担忧不无道理。作为举世闻名的三大强潮海湾之一,杭州湾建桥施工难度之大举世罕见:浪高、流急、潮差大,且流向紊乱,小气候变化无常,一年中能在海上施工的时间只有180天;海底还有30多米深的砂性淤泥层,并有大量的浅层天然气,一打桩随时会喷涌而出……除了“天时”、“地利”不具备外,“人和”也是一片空白:缺设备、缺标准,更缺经验。

  2002年5月,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区一家世界著名桥梁建筑公司的大楼内,当专程前来咨询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指挥部考察团把浅层天然气打桩施工、滩涂区架梁等难题介绍完毕后,现场一片寂静,原本信心十足的外方技术专家一时间集体“失语”。最后,外方CEO只能以一句“如此复杂的施工条件,想找到解决的办法需要时间”匆匆作结。

  靠人不如靠己。既然设计无法指导施工,那就让施工来引导设计。于是,指挥部在面向全国征集大桥施工组织和桥型方案时,开创性地采用了以施工单位为主,并由其邀请设计单位组成联合体投标的模式。同时,鉴于海上施工难度极大,就尽可能压缩海上施工时间,变海上施工为陆上施工,倡导工厂化、大型化、机械化的设计和施工理念。打个比方,就是把组成桥梁的桩基、桥墩、箱梁等部件当作“积木”,先在陆地的工厂内造好,然后再用大型机械设备搬到海上“搭积木”。

  实践证明,这一创新理念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被国内不少大型跨海桥梁建设工程竞相采用。“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创新历程中,理念创新堪称‘基石’。正是施工设计理念的创新,给我国今后建设大型跨海桥梁提供了一把可资参照的标尺。”大桥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吕忠达总结道。

  250余项科技创新成果,省下成本11亿元

  虽然时过近一年,但说起气势宏大的施工场景,慈溪庵东镇海星村村民张吉斌依旧神采飞扬:“嚯,那个场面真壮观,运梁的车仅轮胎就有好几百个,远远看去像一条趴着的巨型‘蜈蚣’。”

  给他留下深刻记忆的正是有“世界第一架”之称的大桥南岸滩涂区大吨位箱梁架设施工。杭州湾南岸架桥区有10公里长的滩涂<桥区有10公里长的滩涂<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