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小姐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服装店”,平时经常要给顾客寄送货物,为了方便和便宜,她寄东西都通过民营快递公司,然而有个问题始终让她有些不解。 “我托寄的那几家公司几乎从来不问我寄什么,只要你事先打好包裹,付了钱就给寄。”她不无担心地说,“照这样,不是啥都能寄了吗?要是有人在包裹里放上违法违禁品或危险物品怎么办呢?” 据了解,目前我区从事快递服务的公司约有30多家,除了邮政EMS和一些主营国际业务的国外公司如UPS、DHL外,多数为民营快递公司。这些民营快递公司大多提供上门服务,只要一个电话,工作人员就会主动上门收取邮包,让人省去了跑邮局的麻烦。与此同时,在投递价格上,与邮政EMS相比,民营快递公司的邮资也相对低廉,所以受到许多市民的欢迎。 虽然享受着民营快递公司带来的上门服务、低资费,一些市民还是担心:为了能接到“回头生意”,有些民营快递公司尽可能减少中间流程,比如开包检视等,在操作流程上缺乏规范。这增加了流通环节上的风险。 记者日前随机抽取了我区5家民营快递公司,并“充当”一回顾客,亲身体验了一下他们的服务,结果令人不安。 按照正常的投递流程,记者打了几个邮包,分头打电话联系上了有关快递公司。在上门来收取邮包的5家快递公司工作人员中,仅有一家出于物品运输安全考虑,询问了一下里面放的是什么,没有一位工作人员提出要开包检视。某快递公司一位工作人员甚至还很爽快地向记者摊了底:“走空运的东西我们还是要看一下的,因为上下飞机都要检查。其他的如果你打好包了,就算是毒品或者枪支弹药,我们看不到也就寄了。” 在其中的两个包裹里,记者还放上了一串鞭炮,同样没有被发现就过了关,直到工作人员要离开时记者才找了个理由把邮包要了回来。 如此投递,省事是省事了,但包裹里万一有易燃易爆物品的话,运输途中发生爆炸怎么办?再有,如果真要是有不法分子钻了空子来运送违法物品呢?民营快递公司岂非成了帮凶? |
后续: |
本报昨刊发《民营快递,安全令人担忧》一文,披露一些民营快递公司的一些不规范操作。那么,这些快递公司在投递流程上是否有法可依?有关管理部门的说法又如何?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区邮政局、区工商分局和区公安分局的有关负责人。
区邮政局有关负责人称,在邮政系统内部,对如何收寄包裹是有明确规定的。国家邮政局《国内邮件处理规则》第18条对9类禁寄物品作了明确规定,爆炸性、易燃性、毒品、各种货币、活物等都不在邮寄范围之内。第63条又对如何验视包裹进行了规范:“收寄包裹时,应当办理下列手续:认真验视内件,注意有无禁寄或超过限寄规定的物品,对批准免验的包裹,在收寄时也应进行抽查。”
然而民营快递公司并不理会这些规定。“我们无权对快递公司如何运作进行干涉。”区邮政局有关负责人无奈地说。邮政行业管理部门虽然也会同工商部门,定期对民营快递公司进行检查,但内容仅限于检查他们有否超越经营范围。
据了解,自从国家对邮政市场逐步放开之后,除了信件和邮票等《邮政法》规定属于邮政部门专营的业务外,邮政部门在其它业务上和快递公司基本处于平等竞争地位,它作为行业管理者的角色越来越弱化。
这一管理者角色同样也不落在工商和公安部门身上。记者从区工商分局了解到,民营快递公司虽然要通过工商注册成立,但是其注册过程和普通企业完全一样,并不需要额外的审批手续。只有当这些快递公司超范围经营时,工商部门才有权对他们进行查处。而公安部门只有在接到非法邮寄品的举报时,才会对非法运输品进行打击和处理。
那么,民营快递公司到底由谁来规范?业内人士表示,民营快递在操作管理上,事实上处于一个“三不管”地带,几乎完全“自由”。对于什么能寄,什么不能寄,很多公司虽然心知肚明,但是由于拆包检查会让客户感到不快,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些公司便听凭投递人员在收寄包裹时“睁只眼闭只眼”。
而另一个直接原因是,由于投递员之间竞争也十分激烈,为了抢客户,很多投递员甚至把“什么都递”当作“卖点”之一向客户进行推销。一位投递员告诉记者,在这行业里,做得好的每月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而收入多少和争取客户多少直接挂钩。只要生意做成了,包裹里面到底是什么,谁在乎?
为此,一些业内人士提出,如果非得等到出事了再来“亡羊补牢”,那代价也太大了。他们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制度,对民营快递公司在操作流程上进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