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改变医药流通
2004/6/7 8:44:13 来源: 作者/编辑:
2002年原国家经贸委启动了医药物流国债项目,当时在国内医药流通行业掀起了一股“物流热”。两年过去了,一些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已经越来越感受到医药物流对传统营销方式所带来的冲击。日前,中国经济时报就此走访了一些企业和业内人士。(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医药流通企业的担忧
5月2日,当许多人正沉浸在“黄金周”的快乐中的时候,浙江嘉信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中层以上干部都被召集在一起开了整整一天的形势分析会。“两三年内,县级医药公司可能要倒一半。三五年内,地市级医药公司也将面临县级医药公司同样的命运。”嘉信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蔡光圻对他的部下们说。(我的操盘助理,帐户盈亏精确把握… )
蔡光圻这个判断的一个重要依据是近年来国内医药物流的快速发展。“医药批发业务的实质就是物流配送,现在国内不仅一些老牌的医药商业企业在发展现代化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第三方物流的出现也可能最终威胁医药公司的生存。如果医药商业企业还是固守靠买进卖出赚取差价的老观念,那么离倒闭也就不远了。”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个观点,蔡光圻邀请记者一起走访了杭州邦达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震。
据孙震透露,邦达物流从2000年开始为医药生产、流通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一开始做的很苦,因为与我们合作的企业还不够多,所以很多业务是亏损的。但是我们知道,要成为一家合格的医药物流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网络和信息支持系统。”据介绍,公司在2003年8月之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之后公司进入盈利期,并呈现出很好的成长性。
孙震告诉记者,2002年4月,“全国大中城市物流网络联谊会”在杭州成立,全国有50个重点城市参加,该网络可辐射全国600多个城市。他本人担任了该联谊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该联谊会的成立使得邦达物流在靠自身力量建立了全省性网络之后又拥有了一张辐射全国的巨大网络。目前,邦达物流与康恩贝、民生赛诺菲、默沙东、英特药业等著名企业结成了“物流联盟”或“物流独家合作伙伴”。
“医药企业把物流配送交给我们的好处包括转移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多个方面。”孙震说。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销售规模在浙江省医药流通业名列第二的英特药业在与邦达合作了2年之后干脆砍掉了原先的车队,只保留了几辆小车用于杭州市区应急送货。
据蔡光圻介绍,通过对邦达进行了考察之后,他认为象邦达物流这样的企业,有可能成为中小医药流通企业的终结者。在2000年,只有一家药厂将部分配送业务外包给邦达物流,商品价值不过2亿元。而到了2003年,已经有数十家医药生产、流通企业与邦达合作,交给邦达配送的商品价值超过60亿元。“浙江省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去年的销售额也不过20多亿元。”更重要的是,邦达手中掌握了越来越多的上游(生产企业)和下游(药店、医院等销售终端)资源。如果他们再招募一些医药营销人才或者直接并购一家医药公司,将对传统的医药流通企业形成巨大的威胁。
快速崛起的第三方物流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与否是医药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为此,近年来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在推动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除了推行国际流行的(批发)代理制和零售连锁,还重点推进医药商品的现代化物流配送。
朱长浩说,医药物流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先后有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北京医药股份、上海医药股份、广州医药股份等10个医药物流项目获得了原国家经贸委批准的国债贴息贷款。目前,北京医药股份引进西门子德马泰克公司技术的医药物流配送项目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其他几个项目进展也比较顺利。
据记者了解,一些自筹资金建设的医药物流项目更是在各地蓬勃兴起。据广发证券研究员黄奕介绍,目前六、七家医药上市公司几乎都在做医药物流。以下是记者搜集到的部分医药物流项目:桐君阁的西部医药有限公司一期投资1.5亿元,江西南华医药有限公司总投资2.21亿元,长春市医药物流中心总投资1.2亿元,湖南医药物流园总投资3.6亿元……
医药流通企业如何转型
“医药物流绝不等同于仓储运输,而是供应链的概念。在打造这个供应链的过程中,要与医药商品质量管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