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变法:政企分离终结“邮老大”?
2006/9/30 9:16:21     来源:     作者/编辑:1

"邮政变法"是主动改革还是被动谋变?改革还要走多远才能真正实现"政企分离"?  
  2006年9月15日上午,北京市邮政监管机构筹备组正式成立。在同一天,湖北省、西藏自治区两家邮政管理局也宣告成立。至此,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邮政管理机构全部宣布成立。
  作为省级邮政监管机构,这31个省(区、市)邮政管理局受国家邮政局垂直领导,不再经营具体业务。
  "顺利完成了省级邮政部门的政企分开工作,在体制改革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必将对我国邮政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9月21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邮政管理局暨邮政局局长座谈会上,国家邮政局局长刘安东如此表示。


  "邮政变法"新政路线
  此次各省(区、市)邮政监管部门的成立,是去年邮政体制改革启动的延续和加速。
  自1998年邮(政)电(信)分家以来,中国邮政体制就开始了改革的探索,但改革步伐缓慢。
  2003年,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对邮政体制进行了调研,并且形成了调研报告及改革建议。此外,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财政部、国家邮政局等部门参与制订的改革方案,也于2005年3月份上报国务院。
  去年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同年,国务院邮政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三次会议,研究和部署邮政体制改革工作。
  今年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分别下发了《关于印发国家邮政局主要职能、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和《关于印发省(区、市)邮政监管机构设置、主要职能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两个文件。
  依据国务院对邮政体制的"三定方案"(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中国邮政将一分为二:保留国家邮政局名称的部分为信息产业部管理的国家邮政监管机构,继续行使政府对邮政监督管理职能;其企业职能则剥离给新组建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该集团公司主要从事普遍服务业务、竞争性业务包括快递和物流业务和邮政储蓄业务。各省的邮政公司,将作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子公司。此外,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还拥有中国货运邮政航空有限责任公司、邮政银行等控股子公司。
  依据《邮政体制改革方案》,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分开,两改革,四完善"。即:实行政企分开,重组邮政监管机构,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改革邮政主业,改革邮政储蓄;完善普遍服务机制、特殊服务机制、安全保障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
  据了解,继31个省(区、市)的邮政监管部门成立后,改组后的国家邮政局和新组建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不久也将挂牌。


  内忧外患被动谋变
  事实上,自8年前邮电分离以来,中国邮政的改革问题一直在探索。如1999年,央行就曾推出成立邮政储蓄银行的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邮储银行至今未能成立。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因为邮政领域属于服务贸易范畴,中国国内邮政市场将在过渡期后对外开放。为了作好迎接"外敌"的准备,不少有识之士对邮政体制改革的呼声日渐强大。
  "实际上,中国邮政体制改革是内忧外患使然。"一位分析人士曾对本报记者如此表示,所谓"内忧",是指长期官办的中国邮政政企合一,缺乏市场竞争经验,经年亏损、困境日显;"外患",主要是指市场逐渐开放之后,逐渐成长起来的民营邮政业务服务企业(如民营快递)将与中国邮政"夺食"。而国营邮政在科技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与国际邮政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如开放"交手",胜败方不难意料。
  2003年10月14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邮政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组在《中国经济时报》发表的调研报告认为:"政企合一"、"政资合一"是邮政体制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其他问题大多由此产生。
  2004年至2006年,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杨先龙等30位全国人大代表三次提出了关于解决中国邮资票品长期深幅打折问题的议案,其核心直指邮政政企不分的体制。这暴露出的是中国集邮界对邮政体制因政企不分导致种种弊端的一种不满。
  自邮电分离以后,为了支持邮政事业的发展,从1999年到2002年,国家分别每年向邮政补贴80亿元、50亿元、30亿元和10亿元(即"8531"计划)。到2003年,国家不再给邮政进行补贴。
  然而,在"8531"计划实行的同时,中国邮政的运营状况一直不容乐观。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邮电分营之时,中国邮政背负179亿元亏损;1999年亏损额为154亿元;2000年亏损34.4亿元;2001年首次实现扭亏为盈,盈利6085万元;2002年中国邮政继续良性运行,利润达到1.2亿元。然而,在国家停止补贴后的2003年,国家邮政局一份名为《中国邮政"普遍服务"亏损状况调查报告》称,中国邮政每》称,中国邮政每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