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在剧组拍过戏,通常就把‘某某摄制组’的牌子拿出来 ,看到有交警,就说是剧组在宣传警察正能量,有时也能蒙混过关。”货拉拉平台司机李师傅有些无奈地说。
加入互联网+同城货运平台后,不用“趴活”,司机可以直接在APP上在线接单、完成订单,消费者可以通过APP自主下单。
越来越多的垂直类B2B、B2C平台涌现,平台连接了货主和司机,也被通俗地理解为“货运版滴滴”。
▲随着互联网+的领域逐步扩大,同城货运平台不断涌现,在路上各种货运车随处可见。 郝军/摄
然而笔者调查发现
同城货运平台
监管是否到位
入驻车辆是否具备相应资质
等问题依然存在
新型货运平台仍存灰色地带
▲入驻货运平台的车辆车型不一。 王小月/摄
货拉拉平台司机贾师傅:
“身边很多司机都没有货运通行证,只允许在五环外拉货,但大量订单集中在五环内,他经常冒着被罚的风险到市区拉货。”
如果被交警发现,罚款100元的同时还会扣3分,他一个月至少会被罚一两次。
对于此种做法,平台司机也表示很无奈,没有挂靠公司,个人很难办理通行证。为了避免被罚款,尽量不去二环,在三环和四环拉货也尽量集中在晚上7点到次日早7点之前这段时间。
货拉拉平台司机李师傅:
天天和警察“斗智斗勇”,看到街上有人穿绿衣服反光都害怕。路上一旦堵车,赶紧往车外看有没有交警。
类似货拉拉、58速运等公司只是一个信息分发平台,很难提供其他方面的保障,更多司机希望以后平台提供支持,可以让车辆合法上路。
而对于没有安全感的现状,像李师傅这样的司机除了抱怨几句,也别无他法。
这些平台准入门槛怎么样呢
调查发现
货拉拉客服表示
提供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就行
体有没有货运资质需要看司机
加入平台不需要办理
不同城市要求不同
随后,《中国消费者报》前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的货拉拉北京分公司,询问工作人员,自己拥有一辆金杯客车是否可以加入平台,而多名工作人员都给予了肯定回答。那没有通行证等相关货运资质呢?
工作人员表示:
公司不负责办理,即使没有通行证罚款也是100元,都是由个人缴纳。只有因车贴罚款,公司才会报销。
令人不解的是,工作人员在得知司机没有相关货运资质、客车改货车的情况下仍然表示可以加入平台。
而李师傅也毫不避讳地表示
自己的金杯车就是客车改货车的
去年10月《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就“客车改货车”问题采访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对方曾明确表示,对应《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拼装机动车或者擅自改变机动车已登记的结构、构造或者特征。车辆注册登记后拆除相应装置或做相应改装的行为不符合要求。对擅自改变机动车外形和已登记的有关技术数据的,由公安交管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并处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李师傅:
“不敢贴‘货拉拉’的车贴,担心会招来警察,会被罚款。”
公司要求必须贴,每月月底需要上传照片核实,于是他先在车身上贴货拉拉的贴纸,拍照后再揭下来。
▲为了躲避检查,很多平台货运车没有任何标志。 郝军/摄
罚单上必须明确写着“车身贴广告”,平台才给报销。李师傅的解释也证实了货拉拉工作人员的说法。
显然,对于车贴罚款,相关公司完全知情。
而《中国消费者报》向货拉拉公关人士求证时,对方表示,货拉拉要求加入的司机都必须提交五证,即“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从业资格证、营运证”,对于部分培训时还没提供从业资格证和营运证的司机,也要求在6个月内补足相关证件。
然而这一说法与货拉拉公司工作人员和平台司机所说相悖。《中国消费者报》了解到,司机加入平台时,会针对如何接单进行40分钟-1小时的培训,并缴纳1000元的保证金,在司机端采取会员制模式。高级会员每月缴纳399元,每日最多可接5单;超级会员每月缴纳599元,每日不限接单次数。
据了解,截至2018年4月,货拉拉用户数超过2000万,注册司机总数超过300万。截至去年10月已经获得了5轮融资。蓝犀牛方面表示,2017年平台搬家业务占比从5%增加到了60%。
据了解,此类同城货运平台还有很多,这些平台在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比如,平台在负责订单对接外,是否对货运的全程监督把关,防范安全生产隐患,避免给违禁品运输以可乘之机?司机进入平台如何做到严格监管、合法合规?如果无法做到,消费者和司机的人身安全如何保障?消费者的货品财产安全由谁买单?
这些问题何时有解
如果听之任之
问题势必会伴随着
同城货运平台的发展愈发严重
这个新兴行业游走在灰色地带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