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供给侧改革促进 物流业“去产能”
2016/2/22 15:31:52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编辑:浙江物流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2016年我们经济工作的主调是“去产能、调结构、转方式”。在战略上,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要做的五大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
  具体到供给侧改革,基本政策导向是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说到这个问题要说供给侧改革的问题。什么是供给侧改革,过去传统经济学主要倡导的是需求管理,现在所讲的供给侧改革,也就是说我们过去主要靠“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目前来讲,我国单靠这个还不行,我们考虑到与需求相对应的供给侧的问题,仅有传统的“三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还不够,还要靠创新,这些通过供给侧的改革,来满足社会需求,满足国内外消费。通过供给侧改革,来促进整个经济的潜在增长,加快经济的增速。
  201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大任务中有“去产能”,现在大量过剩的产能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现在通过“去杠杆”化解金融风险,补短缺,扩大有效供给,这就是补短板;“去库存”主要是化解钢铁、房地产、服装等库存,降成本,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有“简政放权”,就是以创新发展来培养经济增长。
  谈到我国物流业所面临的“多”问题。我认为,“多”的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从城市建设来讲,我们每个城市都有物流,出现很多产业经济,包括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产能,从产品的角度而言,有粮食、蔬菜水果、商品房、食用油、服装。也有过多的商流,不但百货店多了,还有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批发市场也多了,商业街、餐饮店、酒店也供给大于需求,而且这些都非常同质化。另外,还出现很多的电商,包括电商园、电商平台、网店、网站、微商。同时还有“过多同质化”的模式,这些实际上都反映着我们供给不是有效的。
  “多”不仅仅反映在工业,也反映在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粮油都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如我国的粮食出现“十二连增”。农产品的供应链,也随着农业产业化过多产生影响。比如,各种各样的农产品供应链,形成了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以零售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以外贸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等九种模式。围绕农产品,基本形成了多网络、多渠道、多节点,但在供应链体系中,各方都愿意做主角不愿意做配角,都愿意当“增长极”,不愿意当“辅助线”。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升级,物流产业如何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按照“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去泡沫、去黑洞、去环节”的基本要求,解决产能过剩,提高效率。一个方面是转型升级。首先转变观念,过去的发展思路,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进入新时期,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我们要通过创新的发展,协调发展,绿色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共享的发展来实现我们的目标。作为企业要转变观念,有法治观念、品牌观念、质量观念、效益观念、生态观念。
  在发展过程中,要探索“1+5”发展模式,这是我多少年来研究的理念。我们的企业基于我们供应链的发展:
  要有一个“3+4”核心框架体系,“3”就是我讲的交易、物流配送、支付。都要以我们的服务对象为核心,如假如是零售的话,其对象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如做批发,那就是以供应商、采集商、生产者为核心的“三位一体”。“4”即我们同时要考虑到主体是谁,对象是谁、客体是什么、在哪些空间内运行,这里我们所要考虑到空间不仅仅是互联网空间,也包括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宽带电信网等,同时也包括物联网等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一定要形成核心的框架体系。
  要有五个明确的基本点:一是明确利润对象;二是明确的利润点,三是明确的利益源;四是明确的利润杠杆,即采取什么的样的方式来吸引对象,五是要有明确的利润屏障,即特有的商业模式、特有的科技、特有的管理、特有的文化。为此,我们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保护自己的利益。
  作者:洪涛,1957年3月15日出生,教授,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国内贸易专家、电子商务咨询专家,农业部农产品市场流通专家,北京市优秀教师,60年流通领域具有影响力优秀流通专家、G30成员、中国电子商务优秀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市场指导委员会副会长、浙江工商大学商贸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商学院兼职教授等,1993-1996年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攻读商业经济博士学位,主攻方向市场理论。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