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舟山港:世界一流强港建设驶入快车道
2024/3/28 10:16:12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编辑:浙江物流网
      东风浩荡春潮涌。在东海之滨的宁波舟山港,码头沿岸桥吊林立,集卡穿梭如织,一艘艘远洋巨轮正在装卸集装箱。不远处的港区铁路股道上,海铁联运班列满载着货物缓缓驶入……
  “要坚持一流标准,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殷切嘱托催人奋进,强港征程波澜壮阔。
  这里,300余条国内外航线交织汇聚,海、江、河、铁、公各路集疏运体系不断延伸。宁波舟山港致力于以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效便捷的联运转运能力、提能升级的现代航运服务,链接起庞大的全球贸易网络,即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依然屡交高分卷。
  时代大潮奔涌不息。今年,浙江迎来世界一流强港建设的关键之年。
  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陶成波表示,将以全球化视野、系统性思维,继续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对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护航全球物流供应链安全稳定,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海洋强省建设再提质再提速。
  硬核实力再升级
  2023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24亿吨,连续15年蝉联全球第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530万标准箱,稳居全球第三。
  得益于全省海洋港口一体化的持续深入推进,浙江海港“一体两翼多联”的协同发展效应继续放大。“世界第一大港”仍在刷新自己的最高纪录。
  当前,港口硬核力量,正是浙江乃至全国进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时刻在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保驾护航。最新数据显示,宁波舟山港的航线总数已超过300条,其中国际航线近250条,“一带一路”航线达130条。
  生产经营量质并举的背后,是一项项亮点纷呈的创新突破。
  2月下旬,“江海直达16”轮载着万吨大豆从老塘山作业区启航,沿着长江楚江段航道直奔湖北鄂州港。宁波舟山港“舟山—鄂州”粮食江海直达新航线的开通,不仅可节省25%的运输时间,货物中转损耗也大幅下降。
  江海直达“运力池”自2022年8月启用以来,通过协调货源、船东及长江沿线港口,升级全程物流模式,进一步畅通了黄金水道“任督二脉”。
  沿江、沿河、沿线发展多式联运,港口运输结构得到持续优化。近年来,宁波舟山港海陆双向发力,拓展“多元物流通道”,内陆无水港增至36个,为更多腹地企业出海提供了便利。
  目前,全港累计开通集装箱海铁联运线路100多条,拥有班列25条,辐射全国16个省65个地市,基本形成了“北接古丝绸之路、中汇长江经济带、南联千里沪昆线”的三大物流通道,网点、线路数量、外贸箱量均居全国前列,稳居中国南方海铁联运业务量第一大港、中国海铁联运第二大港。
  放眼延绵数千公里的蓝色海岸,坐落于穿山、梅山、金塘—大榭等港区的“千万箱级”集装箱泊位“座无虚席”;油气、煤炭、矿石三大“亿吨级”大宗散货泊位群日夜不停……这些都是我省提升对外开放能级的硬支撑。
  与此同时,数字赋能超级港口建设,智慧成果随处可见——码头启用智能施验封模式,集卡车20秒即可过关;自主研发的集装箱码头生产操作系统基本覆盖全港,并已顺利登陆内河码头。
  在梅山港区,通过“储罐—船—船”方式为国际货轮加注保税LNG天然气的模式日趋常态化。去年6月,宁波舟山港完成首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业务,此后又相继完成全国首单散货船海上双燃料加注和全国首单集装箱船海上生物燃料油加注业务,实现了船舶海事服务和绿色航运服务的重大突破。
  强港之路勇突破
  海岸线长度全国第一、岛屿数量全国第一,这是海洋赋予浙江得天独厚的优势,也让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的理念在之江大地深深扎根。
  逐梦深海,向海图强,浙江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快马加鞭。去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为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专门成立工作专班,出台一系列政策方案。
  1月20日,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揭牌成立,成为全国首个以“海洋经济发展”命名的省级政府组织部门。本轮机构改革中的这项“自选动作”,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实际行动,是全省实施海洋经济倍增行动计划、建设海洋强省的重大部署。
  今年以来,省海洋经济发展厅与省交通运输厅高效协同,抓紧抓好一流强港各项重点工作,一季度,73个强港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预计完成年度投资27%,赶超时间进度;55项强港改革任务推进有力,年内有望全面落地。
  纵深推进对外开放,浙江以海港为“龙头”,加速打造“四港”联动新能级,统筹陆海新通道,打造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新枢纽,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上实现新突破。
  海上丝路连通世界,片片帆影入海进发。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世界第一大港”如何再挑重任,发挥更大优势?
  “主动走出去,加快海外物流布局。这也是当前宁波舟山港加快打造‘世界一流强港’的应有之举。”陶成波的回答掷地有声。
  “走出去”的关键是互联互通。300余条航线从宁波舟山港发出,贯通五洲四洋,将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织点成网,形成通达全球的庞大海上贸易航线网络。
  2022年6月,浙江省海港集团在迪拜投资建设的首个海外项目——“一带一路”迪拜站正式落地。作为宁波舟山港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首个海外项目,“一带一路”迪拜站以迪拜杰贝阿里自贸区为支点,以迪拜为桥头堡,增强了宁波舟山港服务中东和北非地区的辐射力,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贸易、物流、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通往中东地区更便利的物流通道。
  汇入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格局,宁波舟山港不断织密中欧班列金东平台,辐射欧亚大陆1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个城市,13条去程线路穿越亚欧腹地主要区域,物流配送网络直通中亚、北亚、东欧地区,让广大亚欧腹地国家由“海锁国”变“海联国”。
  扩大朋友圈,共绘新蓝图。目前,宁波舟山港累计与韩国釜山港、马来西亚巴生港、印尼雅加达丹戎不碌港、比利时安特卫普港、西班牙阿尔西拉斯港等3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港口建立了友好港、姊妹港关系,与世界港航伙伴“心联通”,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能级。
  扬帆起航,驭风逐浪。宁波舟山港纵深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以更大力度推进双向大联通,高质量服务国家战略;以更大力度打造合作大平台,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
  人才驱动新领航
  打造一流强港、一流企业,“一流队伍”无疑是题中之义。
  从一名学徒到全国劳动模范,再到“大国工匠”,80后宁波舟山港桥吊司机竺士杰,是强港锻造一流队伍的杰出代表,也是我省千千万万技能人才学习的榜样。
  从事桥吊操作20多年来,竺土杰心无旁骛地钻研技术,自创两万余字“竺士杰桥吊操作法”,指导司机在40多米的高空“稳、准、快”地完成集装箱装卸作业,大大提升了传统桥吊操作效率。如今,由他牵头打造的“金牌导师”团队,依托“竺士杰创新工作室”累计培训桥吊司机3000余人次,培养各类先进技能人才17人。
  强港的蝶变之路上,更多的“竺士杰”在涌现。例如,刚参加完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郑国、褚锋,已成长为技能专家。他们立足岗位攻坚克难,以对技术操作的“死磕”和港口生产效益的追求,持续赋能港口高质量发展。
  “发挥好劳模作用,带出更多的劳模”,殷切嘱托始终引领“世界第一大港”不断壮大强港人才队伍,让产业工人成为强港建设的创新因子。
  近年来,全港范围内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超万名职工中,首席技师、特级技师、高级技师和技师等技能人才总量不断扩大。目前,拥有“大国工匠”1人、在职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全国技术能手10人,入选浙江大工匠1人、浙江杰出工匠4人、浙江工匠20人、浙江青年工匠45人,获评省部级技术能手50余人。
  在宁波舟山港,“硬核”是高频词。新征程上,“硬核”二字有了别样含义,被视为对产业、创新、开放的更高定位以及更深层的追求,需要更多创新人才、产业工人的加持,更需要乘势而上、借势发力。
  今年年初,浙江召开的“新春第一会”,提出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以“大人才观”广开育才、引才、聚才、识才、用才、护才之路。这样的信号,让宁波舟山港更加坚定了加快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决心,让产业工人蓄水池“满起来”,竞争力“强起来”。
  眼下,由各个劳模带队的创新工作室,正从点状向网状不断发展壮大。以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高技能人才工作室、全国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为核心牵引的“浙港劳模工匠创新联盟,就好比海港的“创新策源地”,一项项业内技术首创、小发明等源源不断从中孵化出来,散发无限的创新活力。
  随着“劳动竞赛+技能竞赛+工匠学校+创客联盟”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体系不断完善,“大国工匠”、各级劳模、技术能手及各类技能人才数量逐年攀高,海港集团还成为全省唯一获评“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的省属企业。
  以人才凝聚硬核力量,宁波舟山港加速迈向世界一流强港。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