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每年8亿元采购全国模具
2004/2/19 9:34:40 来源: 作者/编辑:
家电、汽配等制造业的迅速崛起,为慈溪赢得了“塑料王国”的美誉,作为产业链第一个环节的模具加工业也因此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慈溪模具业裹足不前,而周边黄岩、宁海和余姚等地借数字技术大大提高加工精度。近年来,本地企业所需要的模具有的不得不到黄岩、宁海甚至广东东莞等地加工,每年有8亿元肥水外流。
模具业蛋糕有多大
慈溪已有模具制造加工企业2000多家,模具加工人员2万人,从业人员4万多人。
据有关方面统计,该市模具相关制造业总产值300多亿元,8%的模具加工企业主要依托本地的加工制造业,有80%的业务是为慈溪企业生产模具,另有20%左右的业务是为周边的象山、北仑等地和国外的企业制造。同时,家电等制造业企业所需的模具在黄岩、宁海、余姚和广东东莞等地加工的产值有8亿元。慈溪家电企业所需的大件模具,有40%—50%流到黄岩、宁波等地。
模具业处于制造业产业链中的第一个环节。慈溪模具产业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绝大部分都是用于加工塑料产品的模具。模具生产加工一般是工厂的一个车间,加工水平低。随着慈溪制造业尤其是家电制造业的发展,模具的品种和要求越来越高,专业生产模具的加工行业应运而生。
近年来,慈溪模具产业发展较快,模具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但总体规模较小,年产值超过千万元的企业寥寥无几,周边黄岩最大的模具企业年产值已超过亿元。相比较,慈溪的模具企业缺乏规模效应。
开发一台洗衣机模具时间缩短一年
据慈溪模具协会会长景伟德介绍,现在慈溪模具企业加工水平提高很快,只要有客户提供一台洗衣机样机或一张洗衣机的照片,两名工程师在短时间内就能将30多个零件的图纸绘制出来,由于采用数控技术进行加工,全部30多套模具的加工时间不会超过4个月。几年以前,加工这样一台洗衣机模具要1年多的时间。
慈溪模具采用数控技术后,开发的模具精度大大提高,加工时间也缩短了三分之一。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广东东莞、黄岩、宁海等地采用了数控技术,模具从绘图到加工都由电脑完成,而当地很多模具加工企业舍不得投入,仍使用线切割技术,加工的模具精度不高,慈溪企业所需高精度模具很多都由黄岩、宁海等地生产,1997年以后,慈溪模具加工企业也普遍采用了数控技术,加工水平迅速提高,目前加工总体水平已和黄岩、宁海等地处同一档次。业内人士认为,长期以来,很多慈溪企业形成了本地模具加工水平不高的印象,这是慈溪许多企业到外地加工模具的一个重要原因。
诸多因素制约模具业发展
据了解,慈溪鸿达电机模具制造中心和宁波横河模具有限公司等少数企业在行业内已处于领先地位,但总体来说,慈溪模具加工在整个宁波地区还处在中等水平,不能很好适应慈溪经济发展。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慈溪模具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就转了产,生产其他产品去了。
人才缺乏也是制约慈溪模具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从事模具行业的大都是一批没有机会上大学的高中生,整体素质较高,许多人后来都办起了模具加工企业。
近几年,模具行业大都采用了数控技术,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然而,现在从事一线操作的技术工文化素质却有所下降,本地精通设计的工程师数量有限,在外面招聘的人才流动性很大,影响了模具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