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货运演绎“物流嬗变”
2007/9/14 9:37:37     来源:交通旅游导报     作者/编辑:1

物流业专家预测,浙江物流行业3年内必将出现大调整,传统货运将不可避免地向现代物流转变。信息化之战即将开始,场站建设早已是圈中热点,省内龙头企业开始初露端倪……浙江物流,展翅欲飞。

货运转型  蓄势待发

到“十一五”末,浙江、江苏、上海两省一市高速公路将达到8280公里,高度发达的路网,铺就了一条“金三角”之路,也铺开了浙江物流转型的启程之路。

“长三角地区区域协调及一体化发展,迫切需要有强大的物流保障,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跨区域协同、联动发展是必然趋势。”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黄勇说道。

“发展物流是为了实现交通建设和建设目的的结合。”浙江省交通厅厅长郭剑彪说。而现代交通建设特别是日益完善的公路设施,则已成为物流转型活力之源。

除了交通之便,浙江是市场大省,遍布浙江大地的各类市场要求货运转型、促进货运转型。仅2005年底,全省就有商品交易市场4008个,运量约在4亿吨以上,占社会运量的1/3左右,年物流产值约1200亿左右。据相关部门统计,到2010年,预计我省商品市场交易额将达到12500亿左右,将产生6亿吨左右的运输需求。

据有关部门统计,到目前为止我省共有货运(物流)企业20多万家,有37万多辆货运车辆,从业人员有50多万,加上城市配送等从业人员,数字更加庞大。2006年物流增加值估计在450亿元左右,约占全省GDP的3%。虽然行业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但是行业规模初具,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为转型奠定了扎实基础。


政府规划   引导转型

今年以来,浙江省各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不约而同地在新年工作计划中,把物流作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台州市上半年在路桥新规划的2000亩物流园区召开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现场会,各市县党政一把手、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湖州市将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政府十件实事之一,位列第三;金华市日前出台扶持物流业若干政策意见,明确提出要为货运企业向物流转型提供政策扶持,物流项目在用地、融资、人才引进等多方面优先享用优惠政策……

7月30日,省交通厅又出台198号文件《关于印发交通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10条要求中,一半以上直接与物流发展相关。浙江扶持物流业发展的决心跃然纸上。

从年初开始,在经过长时间的调研之后,浙江省交通厅初步提出了三网三重点的物流业发展规划思路,在今后一段时间,要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构建打破行政区域规划概念的港口集疏运网、干线运输网、城市配送网,通过引导龙头企业、站场建设、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浙江物流的跨越式发展。
2007年,浙江物流风云聚变,政府尤其是交通部门的引导和规划指向大道通途。

物流中心   转型平台

“物流”成为近年来媒体报道率很高的一个词,但不少人对它究竟是什么或许还不甚了解。“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一块高地,它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打个比方,平时我们经常去大卖场买东西,大卖场其实就是一个物流终端,它的背后是一个专业化、网络化的配送体系。”台州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呈斌这样解释。

而义乌,这个以小商品市场而闻名的城市背后也有一个专业化、网络化的物流体系,这个体系的中心,有一个名为义乌国际物流中心的“无水港”。在这个“无水港”,每天约有800辆集装箱卡车来来往往,把这些车子头尾相连,可绵延20公里。每天,这里的货物通过物流中心,被运往广州、哈尔滨、乌鲁木齐、阿联酋的迪拜、南美的里约热内卢和俄罗斯的纳霍德卡等中外主要港口或主要城市。

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我省共有有形货运市场、物流中心、基地等大型集散经营单位83个,占地面积7000余亩,入驻经营户5000余家,全省另有在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23个,占地面积3300余亩。各地大型物流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成为浙江传统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的标志之一。如果说四通八达的浙江交通路网铺开了浙江物流转型的启程之路,而各地物流中心的兴起,可以说为浙江约26万的汽车运输经营户提供了发展平台。


龙头企业   转型主体

在日益完善的公路设施中,在物流中心建设的平台上,在政府规划、行业管理部门引领下,相当一批浙江本土物流企业凭借着创新的管理理念和敏锐的市场嗅觉,从传统的货代、运输企业渐渐成长为现代化的物流运营商,并成为支撑浙江物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以“第四方物流”为着力点的浙江传化物流基地建成以后,使得周边地区工业成本下降了40%,还提供至少4000人的长年就业人数。目前,传化物流基地已走出浙江,在苏州、成都等市复制“基地”,拓展业务。

其他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也纷纷发力,以科学管理理念在市场竞争中逐渐站稳脚跟。<方物流企业也纷纷发力,以科学管理理念在市场竞争中逐渐站稳脚跟。<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