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港产联动 释放临港经济新活力
2023/12/14 11:20:36     来源:中国水运网     作者/编辑:浙江物流网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有着千年水运历史的湖州自古河路纵横,水网密布。京杭运河、长湖申线、湖嘉申线、杭湖锡线、东宗线……悠悠运河承载着一代又一代船民的生机和希望。
  置身新时代山水画卷,湖州现有3700多艘本港营运船舶、涉及48家水运企业和近3000家个体经营户,水运量保持全国前列,是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更是全国唯一的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
  近年来,湖州市坚持临港布产、以港兴产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发布《湖州市临港产业发展规划》《长湖申生态产业带发展规划》等系列临港产业发展规划,依托高等级航道和高效率港口,聚引了汽车整车制造、新型建材、木地板、金属管道等“一县一特色”的多个百亿级临港产业。
  坚持统筹谋划
  完善港产城融合总体布局
  日前,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工程、三个“一号工程”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湖州内河航运优势,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湖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湖州加快建设全国一流内河枢纽港实施方案(2023-2027年)》,力争培育集聚新一批特色百亿临港产业群,更高水平推动港产融合、港贸融合、港城融合。到2027年,形成7个百亿特色临港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0亿元。
  结合湖州市各平台和八大新兴产业链总体布局,完善空间布局,统筹港口行政区划、临港产业布局、城市空间结构,加快构建形成“一芯、两带、多组团”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总体布局。其中,“一芯”是以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为依托的临港产业发展核心;“两带”是指京杭运河和长湖申线两大特色产业发展带;“多组团”是指覆盖区县的五大临港产业组团。
  为更好承接高端要素、集聚优势资源,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城市竞争力提升,还将进一步升级港口布局,加快取得湖州港总规批复,全面打造“一港六区、十个重要公用作业区、十三个一般公用作业区、三个水上客运中心”的港口网络。同时,加强港口与产业、城市、贸易的协同联动,迭代产业布局,抢抓全市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布局“专精特新”临港产业集群,以高能级产业集群赋能高产值临港经济。到2027年,培育南浔“三电一板”(电梯、电机、电缆、木业)、安吉绿色家居等7个百亿特色临港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0亿元。
  打造内河强港
  夯实港产城融合基础支撑
  德清临杭物流园Ⅲ区码头、安吉数字物流港公用码头……一个个新项目加速推进,彰显湖州推动港口码头向规模化、专业化、公用化发展步调蹄疾步稳。
  对于发展方向,湖州思路清晰,锚定通江达海、链接全球目标,发挥河海一体特色优势,加快建设千吨级航道。在“七干七支”航道网总体布局下,湖州加快推进浙北高等级航道、东宗线四改三航道整治、杭湖锡线四改三航道整治等工程,深入谋划杭湖锡线西复线、杭湖锡线中段、东宗线北延等项目,优化提升水运大通道,高效联通宁波舟山港等沿海大港和长江沿线港口。今年1-10月,湖州港完成吞吐量1.12亿吨,同比增长11.85%,居全省内河第2;内河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9.9万标箱,同比增长21.44%,居全省内河第1,水运经济发展保持良好上升势头。
  据湖州市港航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州还将加快推动内河船舶大型化、标准化发展,重点加快1000吨级及以上船舶、三层集装箱标准化船型的应用和推广,建成规模以上现代化船舶修造厂8家以上,全力打造“长三角内河船舶修造基地”。  优化航运服务
  推动港产城融合效率倍增
  现阶段,湖州不乏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以及长兴“四港”联动的省级试点等责任与挑战,如何打破航运堵点难点,以更高质量的运输服务,力促“港产城”融合效率更高、渠道更快是绕不开的必修课。
  一方面,便捷通关是关键。加强与沿海大港的高效衔接,确保便携通关。当前,湖州正在积极建设湖州综合保税区,升级港口码头作业系统,尽早开通全程提单运输模式,推广海关进出口货物“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通关模式,确保运输更加高效、便捷。此外,重点加快推进湖州上港、长兴港务海关入驻,进一步畅通内河出海通道。
  另一方面,航运有起讫点,但优化政务服务之路没有终点。湖州已在统筹推进船舶检验通检互认、内河船舶“文书合一”等改革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还将继续高标准建设“建管养用”一体的智慧航道体系,实现数字航道“一图汇集”视频监控“一线贯通”、行业发展“一网感知”、运行态势“一屏掌控”全力打造水路运输营商环境最优市。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