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运交通运输撼动国民经济脉搏
2007/8/9 9:29:03 来源: 作者/编辑:1
中国的原油运输95%以上靠水运,铁矿石99%的运输渠道靠水运,水路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007年一季度水运行业上市公司收入58.02亿,同比增加10.57%,比较2006年增长幅度下降2个百分点.。国际航运价格指数周期性的大幅度波动,严重影响了航运行业的收入的业绩。
回首2006年,由于燃油等经营成本不断大幅度上升,水运行业成本继续大幅度上升,在收入平均增长4%的情况下,成本上升10%左右,毛利率在不断下降,毛利率从2005年的31.39%,下降到2006年的28.48%,下降幅度达到9%左右。2007年一季度,收入增长10.57%,行业成本上升3.95%,毛利率回升到30.02%。
2006年水运行业收入仅仅增长4%,但成本增长了10左右%,使得主要经营利润下降了8.44%。2007年一季度水运行业主营业务利润达到19.94亿元,同比增长了24%以上,上市公司中海、中远都增长35%以上,2007年以后航运行业指数全面大涨,2月份突破4000点,3月份突破5000点,4月底5月初达到6100点历史最高点。
中国港口运输连续几年持续高速增长,2006年水路客运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的增速,尽管从比例上,比上年有明显下降,但仍达到20%左右的增速。但是,我国运输船舶近20万艘,超过1亿载重吨,运力总规模居世界前列。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2万公里。近年来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快速增长,去年完成吞吐量56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300万标准箱,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
2007年7月,交通部全国水运工作会议在北京的西郊宾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和交通部的领导悉数出席会议,可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和内河交通的不断发展,水运已经成为一个即公路、铁路、航空等主要运输方式之后国家将大力扩展的物流渠道。
交通部方面表示,水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且仍处于发展中的运输方式,水路运输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同比增长23.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其二,是中国水运行业产能严重不足,主要是依靠海外运力。
我国通过自身运力的原油目前还不足30%,铁矿石仅仅达到40%左右,就自身运力而言,缺口巨大。我国为此提出“国货国运”的政策,规划到2010年中国石油和大宗原材料由中国船运输比例提高到50%以上,到2015年逐步提高到80%左右。
无论是目前显示出的能力,在外贸运输中表现出来的地位,还是未来将要形成的规模,我国水运业对经济的贡献和重要意义都是显而易见的。从国家对水运业的重视程度、各地对水运业的扶持态度,不难得出结论:在我国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贸易大国、工业大国的发展道路上,水运业的作用将更加举足轻重,水运业的地位也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地位:贡献拉升行业价值
记者在全国水运工作会议上得到一组关于我国水运目前发展情况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水运行业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快步发展。据分析,2007年我国货物运输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上年同期水平。1至3月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累计完成货运量50.5亿吨,同比增长11.5%,增幅比上年同期高3.9个百分点。
货物周转量22497.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7.3%,增幅比上年同期增长一倍;旅客运输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累计完成客运量56亿人,同比增长11.3%,增速同比加快3.7个百分点。从旅客周转量来看,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累计完成旅客周转量5523.1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0.3%。
2007年1至3月,全国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0.56亿人,比上年同期增长6.9%。分地区来看,四川、海南、浙江、广东、山东、重庆、上海和福建的客运量都超过300万人,这几个省共完成客运量3826万人,占水路客运总量的68.87%;全社会完成水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5.80亿吨和14260.81亿吨公里,分别同比增长15%和20.3%。从增长速度来看,海南省的水路货运量增长速度最快,达到60.1%,有10个地区的货运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增速。
在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内外贸需求旺盛的前提下,港口生产开局良好,1至3月份港口生产经营继续保持好的发展势头,货物吞吐量、外贸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等主要经济指标仍然保持稳步增长。
前三个月由于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去年12月有较大反弹,全社会对大宗货物需求强劲,特别是煤炭、钢材等工业原料及产品进、出口增长明显。全明显。全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