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桥薰鸡,老李豆腐干,大红花蜂蜜……在前不久结束的第107届意大利维罗纳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温州17家企业的数十种特色农产品首次“抱团”走出国门集体亮相。期间,所展示的农产品引起当地消费者的极大兴趣,前来洽谈的外商络绎不绝,意大利、法国等国的相关公司也将在四月份派人到温州考察洽谈。
近年来,在国外不断提高准入门槛的情况下,江浙沪两省一市农产品出口形势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浙江省农产品(WTO谈判口径+水产品,下同)出口24.51亿美元,同比增长9.54%,在各省(市)中继续排名第三。
针对苛刻的标准,长三角地区的出入境检疫部门明确了从源头抓质量的指导思想,扎实构建出口动植物源性食品原料源头控制体系。如,出口蔬菜品种建立了植物农残官方监控计划,重点对重金属、六六六等土壤残留以及国外关注的农药、禁用及限制用药、各类蔬菜常用农药品种进行官方监控,要求企业在实行基地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农残自检自控体系,从而更有效地应对国外的技术壁垒。
上海市农委主任袁以星认为,长三角农产品出口大有作为,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今后主要的农业形态将是服务型农业,2003年上海跨国采购中心农产品分中心诞生,是上海农业服务全国创新之举,目的是让更多农产品走出国门,使更多国内农业企业接触国外大采购商。
据了解,该分中心成立第二年就组织上海和国内200余家农业企业与国外80余家跨国采购商接触,并带着近百家本市和国内农业企业的农产品前往马来西亚、欧洲直接与客商见面。去年该分中心为国外大采购商确立了首批10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上海6家,浙江、山东各2家,生产基地涉及粮食、食用菌、蔬菜、种苗、茶叶、花卉、河蟹、珍珠等农产品。
袁以星还告诉记者,由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企业唱戏的上海新春农副产品大联展已成为全国农民心中的一个服务品牌,展会期间,组委会还特别邀请境外采购商组织了采购专场会,特色农产品交易会等多种形式的贸易活动,使大联展成为直接有效的信息、贸易、交流平台。
每年元月,江浙等兄弟省市农业企业展示展销当地名特优农产品必来这里。据了解,每一次农产品展示展销,省一级组团来上海的,可拿到10多亿元订单,地市一级的能拿到5-6亿元订单,最少的也有3-4亿元订单。这个订单是市场认可的订单,既能指导这个地区的企业发展,又能带领千家万户走进市场,富裕一方百姓。
据了解,2006中国(上海)特色农产品博览会——长三角地区农业产品知识产权交流合作论坛会5月将在上海召开,会议将共同探讨知识产权对农业产品的保护,建立长三角区域的联合保护机制,为企业自主品牌产品提供良好的交易平台,寻求项目合作和营销合作,推进长三角更多的农业名牌企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
国门,进入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