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如虎添翼
2016/9/28 10:44:05     来源:中国水运报     作者/编辑:浙江物流网
  9月27日,国际航运枢纽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开工建设启动大会在港口中心举行。
  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按满足10万吨级集装箱船与15万吨级集装箱船双向通航的标准建设,在已建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的基础上,将南沙港区龙穴岛作业区以南至珠江口外隘洲岛西侧全长66.6公里航道由目前的243米拓宽至385米,设计底标高-17.0米。
  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是广东省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在《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港口枢纽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排首位。此次深水航道拓宽工程总投资预算约为27.43亿元,为历史之最。浚深航道的费用全部由政府出资,保障港口生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直接降低港航企业及其他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
  航道拓宽一次 经济腾飞一次
  广州港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港口功能完善,拥有集装箱、油品、粮食、煤炭、化肥、客运等各类专业性码头和众多综合性码头。广州港出海航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黄金水道之一,不仅是珠三角港口群连接国际航道、通达国内外港口的水路运输大动脉,也是广州港、虎门港和深圳西部港区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从“九五”期开始,广州市委、市政府就以浚深广州港的出海航道作为推动港口发展的重要措施。广州港务局先后组织实施了出海航道一期、二期工程、南沙港区出海航道拓宽工程和出海航道三期工程,累计投资46.44亿元,
  1996—2000年,通过实施航道一期工程,广州港出海航道由-9米浚深至-11.5米,广州港货物吞吐量也在1999年一举突破亿吨,成为中国大陆第二个亿吨大港,广州市年GDP由航道工程开工前1468亿元增至竣工次年2842亿元;2004—2006年,实施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和航道拓宽工程,浚深航道至-13米,满足5万吨级船舶双向通航,10万吨级船舶乘潮进港。连续3年,广州港生产持续取得飞跃式发展,货物吞吐量以每年5000万吨的速度增长,2006年突破3亿吨,全市年GDP由航道工程开工前4451亿元增至竣工次年7140亿元;2006—2012年,实施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浚深航道至-17米、有效宽度243米,将航道提升至10万吨级集装箱船不乘潮、12万吨级散货船乘潮通航,广州港货物吞吐量相继突破4亿吨、5亿吨,全市年GDP由航道工程开工前6082亿元增至竣工次年15497亿元。2015年,广州港吞吐量已达5.21亿吨,位居国内第四、世界第六;集装箱吞吐量1762.49万TEU,位居国内第四、世界第七。
  船舶大型化对航道提出更高要求
  广州港的快速发展,为港口经济腹地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经济腹地的高速发展,又对港口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运输船舶已经朝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2015年通过广州港出海航道3千吨及以上的船舶已超4万艘次,马士基旗下18000标准箱的“美迪马士基”轮、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荷载量为19100标准箱的“中海环球”轮均成功靠泊广州港装卸作业,15万吨级“云顶梦号”邮轮即将于今年11月在广州港运营,越来越多的巨轮靠泊标志着广州港已具备一流的码头接卸能力,但也对广州港出海航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介绍,2015年,广州港集团10万吨级及以上进港船舶563艘次,航道管制629次,日均1.72次。特别是今年邮轮航线开辟后,大型船舶和邮轮全天候进出港与单向航道通航能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通航安全管理难度加大,成为制约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一个重要瓶颈。畅通高效的深水航道不仅是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内在要求,也是港口企业和航运公司的迫切需要。此次深水航道拓宽工程满足10万吨级集装箱船和15万吨级集装箱船双向通航要求,大大减少因10万吨级船舶进出带来的航道管制,使得航道的通航能力大幅度提升,码头能力进一步释放,作业效率稳步提高,将更好地满足广州港集装箱、国际邮轮等船舶大型化需要,提高集装箱班轮准点率。
  广州港集团董事长陈洪先表示,广州港集团所属码头特别是南沙港区能够实现由集装箱支线港向干线港的转变,实现“世界最大集装箱船型成功靠泊,单一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列入世界前十”,就是因为有了出海航道的强力支撑。可以说,如果没有出海航道的不断浚深,就没有今天的广州港集团,没有今天的广州港。
  为港口发展注入新活力
  2015年,广州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5.21亿吨,同比增长4%,位居国内沿海港口第四位、国际港口第六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62.49万TEU,增长6%,位居国内沿海港口第四位、国际港口第七位。广州港集装箱航线通达世界各主要港口,共开通集装箱航线150余条,其中国际航线75条。《广州市综合交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广州港年货物吞吐量达到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500万标箱的目标,加快实施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能为港口、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稳步发展,集装箱运输需求大幅度增长,为了提高经济效率,航运企业在主要航线上采用多种技术降低营运成本,其中建造和使用超大型集装箱船是首选策略。”马士基航运广州分公司总经理孙少华表示,从2010后,航运界迎来了超大型集装箱船制造高峰,以马士基航运“3E”级为代表的超大型集装箱船之后陆续交付使用,使之成为远东到西欧航线上的主流船型。超大型船的最大吃水深度一般为14.5米—15米,而马士基航运3E级18000TEU集装箱船的满载吃水为16米,这意味着,该型船进出的航道和停靠的泊位的水深都要达到16米以上。为了满足大型船舶双向通行的要求,广州港计划投资近30亿元,对南沙港区到珠江口的深水航道进行拓宽。对于航运企业来说,深水航道的拓宽使得大型船舶更方便快捷地进出码头,节省了船舶的等待时间,降低了燃油的消耗,提高了运营效率。同时也加强了南沙港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客户使用广州港服务。
  为适应国际航运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推动腹地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广州港码头布局和结构优化调整,充分发挥已有大型深水泊位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广州港航道等级就显得十分必要。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66.6公里航道将分两期实施,即将开工建设的一期工程,长度50.2公里,占拓宽工程总里程的四分之三,预算总费用约7.4亿元,疏浚工程量约2800万方。一期工程计划明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实现伶仃航道F点以南到珠江口10万吨级与15万吨级船舶双向通航,基本解决大型船舶进出港对遇问题。
  广州港务局局长常敏表示,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的实施,将为广州港以及周边港口注入新的动力,更好地服务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航运枢纽,对广州市、广东省乃至泛珠江三角地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更多资讯,请关注浙江物流网微信公众平台zj56156)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