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零售业全面开放 中国培育本土商业航母
2004/3/18 9:56:51     来源:     作者/编辑:

   3月16日—17日,商务部组建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性流通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全面部署了流通改革发展工作,深入探讨了如何深化流通企业改革、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流通领域大公司大集团、促进中小流通企业发展和提高流通业现代化水平等问题。
 年底全面对外开放
    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在会议上说,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商业领域的对外开放。今年12月11日前将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
    张志刚说,我国商业领域利用外资从1992年开始,截至2003年9月,全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约30亿美元,批准设立外资商业企业264家,分店2200多个,其中绝大部分为新型流通业态。外资的进入,对于迅速提高我国流通现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国内的流通企业也学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经验、营销技术和业态,促进了国内流通企业的发展。
   有关权威人士指出,我国商业利用外资还处于较低水平,商业领域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仅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0.6%左右,外商投资商业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足3.5%。外资商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和大型综合超市等新型业态。随着我国商业领域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外资将会更多地进入我国中西部地区和其他商业业态。
    流通业发展薄弱
    张志刚指出,中国流通业仍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流通企业整体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管理水平落后、现代化程度不高等,制约了中国流通业的整体竞争力。
    2002年我国流通业(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对GDP的贡献率为7.8%,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流通业对GDP的贡献率就已达到15%以上。2002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为28.6%,其中批发、零售和餐饮就业比重仅为6.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张志刚指出,流通业改革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形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意味着中国消费结构正在升级,新型消费热点已经产生,迫切需要发展现代化的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以带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形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特别是入世后,外资零售企业将进一步加快进入中国的步伐,流通业将面临新的冲击和挑战,迫切要求中国流通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不断发展壮大,以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培育大型流通企业
    针对我国流通业发展薄弱的现状,张志刚说,国家将加快流通领域改革发展的步伐,继续加强对流通企业改革的力度,近一步加大培育流通领域的大公司大集团,促进中小流通企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
    张志刚说,国家力争在5至8年内,培育出15至20家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商业批发零售业中规模大、实力强的大型企业和成品油、汽车、钢材、农资、建材、医药销售等行业以及外贸企业中实力强大的流通企业将成为培育对象。国家将从影响大型流通企业发展的各主要因素(如体制、发展战略、管理、资金、网点、技术、人才等)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扶持。
   目前,我国已经产生了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大型流通企业,全国共有98家流通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的商业和物资流通企业超过20个。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