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险创新突破尴尬 空间广阔
2006/12/29 9:08:30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编辑:1

物流行业的风险系数较高,尤其在物流货物的运输、加工包装和配送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相当大,迫切需要通过保险来转嫁风险。据统计,国内注册物流企业有1万多家,每年花在库存和运输上的物流成本约为2万亿元,有关专家预计,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渗透率可能达到2%———也就是说,保险公司面可能正面对着400亿元的巨大物流险市场。

  物流险创新突破尴尬

  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我国物流业虽获迅猛发展,但相应的保险却没有跟上来。目前物流业广泛投保的是财产险和货运险,但这两个险种都只针对物流过程中的单个环节。此外,市场上还有针对物流特定需求的货物险和责任险,但由于这两个条款各自独立,以及保险责任等多方面重复,给投保方带来不便。不仅如此,这两个险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出现投保主体的混淆,这给经营该险种的保险公司也带来压力。

  一般来说,物流货物险的被保险人为货物的实际所有人,一旦出险,保险公司向货物主理赔,并向有过失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行使代位求偿;而物流责任险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为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他们对货物不具有所有权,只是为了转移可能因过失而对货物主产生的赔偿责任。但在实际物流过程中,保险公司常遇到第三方物流企业替代委托人投保物流货物险,这样在未明确告知自己是否属于第一方(如供应商)、第二方(如采购商)或第三方的情况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很可能以被保险人的身份投保物流货物险,一旦由其过失造成货物的损失,保险公司向其赔偿后不能以侵权为由再向其追偿。

  近日,大地财险推出了“物流综合保险”,引起了物流企业和中介机构的关注。据悉,该保险融合了物流货物和物流责任两方面保障,将包括运输(邮递)、存储、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实体流动过程中的风险全部覆盖在保险责任内。

  大地保险产品开发部负责人表示,物流综合险涵盖了货物和责任风险,便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时代货主投保物流货物险和自行投保物流责任险,能有效避免上述保险公司独自承担赔款而无法追偿的窘境,费率也更为优惠。为了满足市场个性化的要求,该条款还有附加清理残骸费用险,附加错发错运费用损失险以及附加流通、加工、包装第三者责任险等附加保障。目前,该险种主要通过中介渠道销售。

  发展需越过两大瓶颈

  上海对物流险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随着洋山深水港的启用运营,配套的保险规划也亟待跟上,包括物流险、工程险、产品责任险等一系列保险课题研究已列入上海保险“十一五”规划议题。上海保监局财险监管处处长李峰表示,洋山深水港建设将是今后上海保险市场发展的关键平台之一,沪上保险公司应加快物流险在内的相关险种的发展,满足上海建设大口岸、大通关、大物流的需要。

  不过,上海尽管对物流险的需求迫切,可也有专家指出,物流险虽然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和上升空间,但仍要突破投保意识和保费收取两大瓶颈。

  据悉,今年1到10月,上海实现企财险保费收入约11.8亿元,运输险保费收入约7.8亿元,相比之下,保障更全面的物流险保费收入却差了一大截:物流第一方(货物主)习惯将财产险和货运险替代物流货物险,物流企业对于物流责任险更是多存侥幸心理,以致于投保率至今较低。由此可见,虽说市场巨大,但要真正唤醒物流企业的投保意识,诚非一朝一夕之功。

  保费收取不足是困扰物流险发展的又一因素。由于物流险是按年投保,保费是按照企业上一年的运输总价值而定,而这一运输总价值多由物流企业上报而来,一些企业常常隐瞒或少报上年的运输价值以降低保费支出。虽然保险公司会定期检查运输报表,但仍无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只要物流过程不出险,物流企业完全可以将这一运输价值不列入全年总运输价值中。陆荣华表示,按照物流险的赔付率来看,保险公司完全有能力应对保险理赔,但如果老是保费收取不足,无疑会降低保险公司经营物流险的积极性。因此,要求物流企业定期反馈并开展监察机制,或许是保险公司下一步最值得加强的工作之一。

P>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