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开始,作为全国统一行动的一部分,我市交通、公安等8部门联手在全市打响了“治超”“阻击战”。路面整治,清理大吨小标的车辆,标示不规范的车辆限制上牌,“一年治标,三年治根”的“治超”行动无疑会牵涉众多行业,而运输业首当其冲。
货车主张女士:
过路过桥费不降,吨位不敢标回
“我有一辆5吨的货车,你让我原原本本拉5吨,半年多下来我把车子赔给你都不够。”一位从事货物运输的张女士一开口就要给记者算一笔车辆运输的成本账。这位自家有一辆货车挂靠在省运输公司的车主称,即便是按照在合肥市场上高价运输0.4元/吨公里的价格,5吨货车跑100公里,车主只能拿到200元钱。而成本是多少呢?每百公里耗油是28升左右,目前市场上的油价是3.38元/升,这样一来单趟的油钱至少需要93.5元,而过路过桥费,目前运输行业比较平均的标准是每百公里80元,这样单趟下来,成本就在170多元,加上回程的费用,成本肯定在300元左右,“还没有算上人员工资和车辆耗损,跑一趟就亏100多元钱。”这位车主介绍,“治超”之前,她家标示5吨的车一般拉15吨到20吨的货物,这样车主才能赚钱。现在不让超载,他们已经不敢跑运输了,“绝大多数车主都在观望,车辆吨位越大的越让人头疼,那些超过20吨的货车车主更是连路都不敢上了。”
“我这么说并不是反对政府治理超载超限,我们也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赚钱,可是不事先把大吨位车辆的过路过桥费降下来,我们根本不敢把车辆标回到原来的吨位。”
运输企业:
运价回归多少才合理,能否给个参考价
“我们正处于‘治超’带来的‘阵痛期’,已经有一部分车辆停运。”有着200多台货车的安徽国际集装箱联运公司的总经理孙浙安坦言运输企业的日子不好过。而对那些一直在运输市场上唱主角的我市众多中小运输企业来说,这种阵痛来的则更要猛烈得多。
孙经理介绍,由于不少承运合同是在“治超”前的低价时代签定的,“治超”开始后,运输企业如果继续按照原来价格承运肯定会亏本,但如果不履行合同就承担着违约责任。“我们的车主现在每天都在贴本运输,企业正在考虑给予他们一定的补贴。”
“对吨位标示‘实话实说’的车辆要尽快出台规费上的倾斜政策,更主要的是国家应该尽快核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运输指导价格,也只有这样,停运的车辆才可能再次回到运输市场中来。”孙经理说这是运输企业和车主的心声。
铁路货运:
发车数量比以前有所增多
“‘治超’的力度越大,铁路部门受益的将越多,但目前铁路部门受到的影响还不是很明显。”合肥火车站货运部书记蒯正洲分析,此次“治超”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准备宣传阶段,不少货运司机将一些货物运输提前到6月20日“治超”路面检查开始前,因此不少货物存在着先期到达的情况,目前不少企业对“治超”采取观望的态度,“如果‘治超’的力度一直这么大,那么长期下去肯定是对铁路有利。”据介绍,目前合肥站货物运输是以六安及三县的粮食、蔬菜、化肥等物资为主的杂物运输,“治超”开始后,货源比较充分,发车的数量也比前一阶段有所增多。
水路部门:
可能让合肥新港兴旺起来
“江浙地区的经济很发达与他们充分利用港口的优势有很大关系,‘治超’坚持下去后,我市的港务运输将迎来一个新时代。”说起公路部门“治超”对水运的影响,合肥市地方海事局的王群副局长满怀信心。据介绍,受“治超”影响,从6月份一开始,不少曾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企业开始“弃路走水”,包括铜陵的煤炭企业在内纷纷与合肥新港建立起新的业务关系。
不仅如此,公路“治超”行动对水路运输的深远影响将启动港务新概念,由于不少需要大宗运输的企业“弃路从水”后,他们开始考虑利用港口的仓储优势,就近修建仓库和交易场所,从而促进我市港口新发展。据介绍,目前已经有一家色拉油生产企业与港务部门签订了合同,准备在肥东撮镇港口附近修建能储存200多吨色拉油的仓库。
航空部门:
我们受影响不大
“由于运输价格、运输物品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即便是‘治超’工作再深入,对我们航空运输的影响也不会很大。”合肥机场的工作人员介绍,由于目前合肥机场的航空运输绝大部分是利用客机的机舱来进行,一架飞机的机舱最多只能装5吨货物,还要首先保证旅客的行李等物品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