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日,浙江省加快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工程动员部署会在宁波举行,发布《浙江省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工程(2023—2027年)实施方案》,明确了“2027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强港”总目标和“三七双十”目标任务,并将一流强港建设上升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进“两个先行”的全局性、标志性、牵引性重大战略任务。
作为浙江海洋港口一体化龙头枢纽的宁波舟山港勇挑大梁,瞄准“成为全球重要港航物流中心、战略资源配置中心和现代航运服务基地”目标持续发力,驶入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快车道”。
数字,是最直观的证明。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从2015年的8.89亿吨,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超13.77亿吨,是目前全球唯一超“10亿吨”超级大港,“世界冠军”地位不可撼动;年集装箱吞吐量实现从“2000万箱”到“3930万箱”的飞跃,稳居全球第三,其中海铁联运年业务量已突破180万标准箱,持续保持外贸集装箱海铁联运全国第一大港地位。
数字增长的背后,是“枢纽通达、物流辐射、航运服务、科技创新”四大能级提升为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注入的澎湃动能。
提升枢纽通达能级 夯实“硬核根基”
宁波舟山港集团(简称“集团”)以《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批为契机,不断完善“枢纽+通道+网络”整体布局。梅山、穿山港区“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双星闪耀;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卸船泊位延伸工程对外启用,并实现全球首次“双40万吨”最大矿船同靠接卸;梅山、大榭、佛渡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持续释放港口潜能……截至目前,宁波舟山港拥有万吨级泊位超210个,5万吨级及以上泊位超135个,成为全球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之一。
港口能级的提升为通道的不断开拓提供了“硬核”支撑。目前,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航线已增至308条,通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港口集装箱连通性指数居全球第二。
服务质效同步优化。集团协同海事部门推进“集装箱海运准点降本”计划,2024年以来惠及船舶超1200艘次,减少待港时间超1.5万小时;开展“强港优效”专项行动,集装箱船舶在泊效率提升10%,客户体验持续改善。
提升物流辐射能级 构建供应链体系
集团坚持“国内深耕+海外拓展”双向发力,织密全球物流网络。对内,集团大力实施“四沿”战略,沿海开通至20个国内海港的内支内贸航线;沿江与长江八大口岸合作,周航班超30班;沿河运营的省内内河码头增至10个;沿铁路布局39个内陆无水港,海铁联运线路增至111条。
拓展海外物流网络。集团加快“走出去”步伐,海外物流节点增至10个;完善“前置仓+海外仓”布局,建成宁波梅山跨境贸易数智枢纽港,做大德国威廉港海外仓、迪拜海港云仓等项目。此外,集团新加坡子公司、浙江拍船网新加坡子公司、宁波远洋日本子公司、物流集团越南和泰国公司等陆续设立运营。
强化物流体系协同。集团整合陆向物流业务,组建物流集团,实现“门到门”全程物流运输;深度参与“航运浙江”建设,组建内河航运公司,常态化运营内河船舶超150艘。同时,宁波远洋强化东南亚、日韩航线,并开通中东航线,集装箱运力跃居全国(内地)第3位。
提升航运服务能级 锻造“核心引擎”
集团加快打造国际航行船舶燃料加注母港,宁波舟山港保税船舶燃料年加注量超700万吨,今年上半年,LNG加注量超前两年总量。
搭建船舶交易服务体系,“拍船网”成为国内首个年度交易额突破百亿元的船舶交易平台。
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构建涵盖银行、保险、融资租赁、基金等多元业态的航运金融综合服务体系;高效推进强港基金运作,首批项目已落地。
推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迈进“2.0”版本,“一港两拖”“一船两引”成为历史,跨区合作引航、拖轮一体化经营成为常态。
集团积极搭建国际港航业深化合作的高能级交流平台,十年间举办九届海丝港口合作论坛,促成多项论坛成果被纳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论坛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显著提升;不断扩大“朋友圈”,海丝友港合作伙伴覆盖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57家机构,进一步提升了浙江海港、宁波舟山港在国际港航领域的影响力。
提升科技创新能级 激活“新质动能”
绿色动能在港口悄然萌生。集团以打造“零碳港口”为目标,开展“水运港—船多能源融合技术及集成应用”国家重大课题研究,构建“风光储氢”一体化能源布局,建成浙江首个“绿电码头”;携手德国汉堡港、威廉港和西班牙瓦伦西亚港,共建绿色航运走廊,打造国内拥有在建绿色航运走廊数量最多的枢纽港;开通国内首条市场化、规模化集卡绿色运输线——甬金高速新能源重卡运输专线;打造多元清洁供能体系,宁波舟山港清洁能源使用率提升至74%,所辖码头泊位(除液体化工泊位)岸电覆盖率达100%。
智慧化港口建设如火如荼。5G、大数据、AI等新型技术在这里深度应用,梅山港区建成单体超千万混线作业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金塘港区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建成全域混线作业自动化码头,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离岛智控中心全面投入运行,这正是宁波舟山港深化“2+1”智慧化码头示范建设的生动实践,港口正从“物理作业场”转向“数据驱动场”。
这些创新成效背后是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突围。立足不同类型码头生产需要,集团打造以“n-TOS+S-ECS”智慧双芯为核心的智慧产品矩阵不断丰富。而以“四港”联动智慧物流云平台为代表的数智蝶变也在资源整合中落地见效,打通多个系统,上线9大应用场景,实现“一网智联”全省覆盖并向省外拓展,目前平台用户数突破6万。
枢纽之强、辐射之广、服务之优、科技之智,共同托举起这座东方大港的全球影响力。
今年5月,《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报告(2025)》在海丝论坛上发布,宁波舟山港首次跻身世界一流港口领先方阵,这正是十年蝶变的又一缩影。
今年7月,《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5)》发布,宁波舟山在全球国际航运中心城市排名中又进一位,历史性跻身全球第七位,这是五年内的第四次进位,更是宁波舟山港从“大港口”向“强枢纽”迈进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