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邮政服务落伍城市化 新建小区鲜见邮政设施
2007/4/10 10:24:20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编辑:1

一个拥有22万人的大型社区,却没有任何邮政普遍服务设施;一封同城快件竟然在邮递中渐渐“迷失”。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将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的人口多了,邮政普遍服务却日渐落伍。是什么卡住了邮政普通服务的脖子? 

邮政服务为何落伍城市化  
  
  在北方某大城市,寄一份同城快递竟然需要2~3天; 某大型国有企业一份内部期刊的发行人员向记者抱怨,他们的杂志经常晚到或被莫名退回;不少报刊社都牢骚满腹,因为印刷品经常寄出去被莫名其妙地丢失,邮局对此提供的解决办法是建议用户再挂号邮寄;一位中央机关的公务员向记者倾诉他们居住的小区,报刊根本没有投递到户,经常散放在窗台上,原因是信报箱十分狭小,放不进去;经常去邮局的人也发现,在很多城市,邮政储蓄的窗口会排起长长的队伍。  

  是什么“卡”住了邮政普遍服务的脖子?对此现象,记者走访了3座处在经济发展最前沿的城市—上海、北京、天津的城市邮政普遍服务。  

  三大城市邮政服务调查:  

  新建小区邮政缺位,邮政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化发展  

  在北京市通州区,周边72个小区共有1573栋新建住宅楼,目前已入住22万人,却没有任何邮政服务设施。而位于北京南城的另一个大型经济适用房小区—瑞海家园,5000户居民入住已经3年,仍鲜见邮政设施的踪影。  

  据悉,北京的世纪城小区是京城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型社区,里面居住着许多外国专家,由于没有邮局,这些外国专家寄取包裹必须要到几公里以外的苏州街邮局去办理,极为不便。  

  同样是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邮政的普遍服务情况也不容乐观。分析人士称,上海邮政的发展是目前中国邮政在城市化进程中承受巨大压力的一个典型。据了解,目前,上海的城市化率在全国最高,已经达到了84%以上。随着上海旧城改造速度的加快,1990-2000年,上海就有2500万平方米的旧建筑被拆除。在2005年,上海拆除了851万平方米的旧建筑。老城区的居民绝大部分移到了中心城区的周边地区、城郊结合部。迁移郊区后,这些居民不满意农村邮政的普遍服务水平,仍然希望享受城市报纸、函件、快递分频次投递的服务。  

  如上海市闵行区是城乡结合部,2001年该区人口为180万,仅短短5年时间已增加到280万,三分之一的人口是从市中心拆迁过来的,这部分人尽管来到市郊,但对邮政服务质量的要求与市区一样高。而闵行区的邮政网点却一直未增,主要原因是没有被列入城区建设的规划之中,邮政的建设资金也捉襟见肘。  

  另外,随着城市开放程度的加大,国内外企业纷纷进驻上海,这些客户无疑也会提出要与国际接轨的邮政普遍服务质量。上海市邮政局相关人士介绍说:“由于我们的机动车有限,有的投递路段受到种种限制,只好用自行车来补充。虽然我们通过优化网络、增加人手来保证服务水平,但有时服务质量还会因此受到影响,客户不满的情况时有发生。”  

  另据记者了解,作为中心城市的天津,其邮政普遍服务质量也令人担忧。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划,到2050年之前,要使中国城市化率从现在的36%提高到70%左右。经测算,平均每年城市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年均就会约有1200万的人口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专家称,城市急剧膨胀的人口以及城市化率的进一步快速提高,需要有相应的邮政服务,而提供相应的服务意味着邮政设施和人力成本投入的加大,这对于已经“捉襟见肘”的邮政服务来说,无疑更加困惑。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上海、北京、天津存在的问题是一个普遍问题,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邮政的压力越来越大。而这其中的原因实际上是政策措施落实的问题,国家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中央财政也没有及时予以补贴,各级政府又不好操作。而且,以前的法规不是很具体,邮政作为国家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这种局面从政策上应该要改变。”  

 资金“卡”住邮政服务的脖子:  

  邮政局所数量缺口大,拆迁重建资金缺口达数亿  

  在城市扩张的巨大压力面前,增加城市局所网点应该是提高邮政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但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在上述三个城市中,邮政局所“拆而不建”、“规而不建”和“建而难用”等怪现象令人费解。     
 
  据北京市邮政管理局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20多年来,北京市共拆除邮政局所52处,到目前仍有13处未还建。其中,北京市宣武区骡马市邮局最为典型,自1979年拆除至今已经27年,原占<7年,原占<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