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市场三足鼎立
2006/10/25 13:18:31     来源:     作者/编辑:
    入世之初,许多人都曾认为物流业是中国加入WTO后遭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将不可避免地由外资控制。然而几年过去了,国有物流企业、民营物流企业、中外合资与外商独资物流企业经过生存博弈,都在这块蛋糕上取得了自己的份额,中国物流市场即将形成三分天下的竞争格局,特别是民营物流企业更是成为一支生力军。

  物流市场迎来“三国争霸”时代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可谓方兴未艾。近些年来,相继涌现出诸如中远物流、中外运、宅急送等上百个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国有和民营物流企业,它们已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与此同时,跨国物流巨头正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特别是世界排名前20位的公司,纷纷加大对中国的投资。比如荷兰天地(TNT)到2010年在华分支机构将从目前的25家增至100家,员工将增至3万人,仓库面积增至325万平方米,将组建拥有2500辆车的运输车队,为中国1000个城市提供物流、快递和直邮服务;美国联邦快递(FedEx)和联合包裹公司(UPS)、德国邮政(DHL)、丹麦马士基(Moeller)、英国英运(EXEL)等跨国巨头,也都在中国物流市场有大手笔。

  以中远集团和中国海运集团等为代表的国有大型物流企业无疑是中国物流业的支柱,它们以无可抗争的实力,牢牢占领着国内物流业的主体地位。机制灵活的民营物流企业,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了自己的切入点,成为物流产业中强有力的竞争者。而随着中国物流市场对外资的全面开放,跨国物流巨头大兵压境的局面已初步显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丁俊发指出,外资或合资物流企业、民营新锐物流企业、转型中的国有物流公司将呈现三足鼎立之势。

  国有物流企业“体弱多病”须调整

  国有物流呈现出“小、少、弱、散”的局面,多数还不具备规模效益和竞争优势,与“现代物流”要求相距较远,难以应对国际化的竞争和挑战。因此,国有物流企业必须在发展中不断地调整创新。

  一是转变经营观念,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使国有物流企业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运作。

  二是树立现代物流经营理念,避免“小而全”的倾向,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解决运作规模偏小、国有资产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加强国际物流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经验,以提高市场竞争实力。

  三是增大技改资金投入,实现国有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自动化,在经营技术上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和资源整合,改善服务质量,引入知识管理,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使国有物流取得有利竞争地位。

  四是组织一体化社会物流服务,建设现代综合物流主干网,同时优化要素组合,整合存量资源,实现规模经营,提高整体效益;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实现物流供应链全过程的有机融合,以集体力量抵御国外物流巨头的入侵。

  民营物流困境中面临重大机遇

  有关部门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物流市场将保持20%的增长速度。尽管民营物流企业存在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资源紧张、后劲不足等问题而难以与外资、国企平分天下,正如中国物流协会副会长王之泰所分析的,民营物流正面临更大发展机遇:

  目前,中国的资源普遍集中于生产领域,而物流服务领域被忽视,发展不足,这是民营物流企业拓展市场的一个机遇。

  WTO、CEPA之后,虽然政策限制逐渐放开,但目前外资还没有大规模进入并形成威胁,民营物流企业还有发展时间。

  国外物流企业进入中国还有一个适应阶段,民营物流企业可以借助本土优势优先发展。

  当前中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于低资源成本拓展(如低人力资源成本),这是一种机遇,民营资本应尽快在这种条件下把民营物流做大做强。

  中国物流业目前仍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市场空间仍然很大。

  三股势力竞争态势之比较

  国有大型物流企业能否击退跨国物流巨头的进攻,继续在国内物流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民营物流企业何时才能走进中国物流的主战场而成为重要的生力军?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一个话题。

  外资物流企业的优势是资金足、人才多、技术强、管理规范;国有物流企业的优势是网络宽广、历史悠久、硬件较好;而民营物流企业的优势是价格低、创新快、理念新、机制灵活等。

  外资物流企业的劣势是网络少、成本高、本土化慢。以北京到上海1公斤包裹为例,外资大概要80元,而民营物流只要30元。外资的人才本地化和经营的本土化,很难在短期内解决。国有物流企业的弱势是体制僵化,经营理念陈旧,服务水平低。民营物流企业的不足是资金短缺、基础薄弱、管理不规范和弱、小、散等。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三个结论:第一,三股势力的优劣势各不相同,短时期内三者都无法形成单一的霸主地位。第二,各自的劣势要转化为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