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国物流给历史留下什么?
2007/1/19 8:51:25     来源:     作者/编辑:1
(一)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单列一节,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得以确立。

    资讯: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单列一节。这是现代物流业首次作为一个专门的行业,被列入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关键词:现代物流、“十一五”规划、产业地位

  影响力:(1)在国家“十一五”规划出台后,各省市政府纷纷制定区域的物流发展规划;铁道部、交通部等物流行业主管部门纷纷制定本行业发展规划。 (2)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的区域物流合作加强,更加注重在科学规划中发展,并规避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等现象。

  专家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指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为我国物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1)明确物流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属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业的产业地位得到确立。(2)在历次五年规划中,第一次列入现代物流业,表明在“十一五”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不是一般性发展,而要大力发展。(3)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物流业发展的四大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

  (二)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组织实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的通知》,我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制度正式建立。

  资讯:2006年4月12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出《关于组织实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的通知》。2006年12月30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06年我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这是我国物流统计核算制度正式建立后,首次发布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情况。

  关键词:企业物流、统计核算、报表制度

  影响力: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组织实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的通知》要求,2006年5月至10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全国1744家重点物流相关行业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工业、流通业的企业物流状况进行了统计调查。本次调查收到1220份有效报表。初步摸清了我国重点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发展状况。

  专家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朱宏任副局长说,实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为全面掌握了解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模、结构,监测分析物流业的运行状况,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和战略规划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引导我国物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都意义深远。

  实施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利于摸清我国重点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发展状况,更加深入地掌握我国物流发展趋势,系统地分析我国物流总体运行质量以及对社会物流成本变化趋势、社会物流效益增长情况,鼓励和支持我国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三)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资讯:2006年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会议认为,沿海港口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2006年11月20日,交通部正式发布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将全国沿海港口分为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和西南沿海5个港口群体,强化群体内综合性、大型港口主体作用,形成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等8个运输系统布局。

  关键词:港口规划、5大港口群、8大运输系统

  影响力:利于我国沿海港口布局体现综合运输、突出重点、节约资源、区域协调、科学管理的原则,走集约化、规模化、效益优先的发展道路。对合理利用和有序开发有限的深水岸线资源,进一步完善国家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对外贸易意义深远。

  专家评:国家交通部规划司司长董学博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铁矿石等原材料的需求还会强劲增长,加之我国北煤南运的格局很难改变。在此认识基础上进行的港口规划是能够适应经济下一轮增长需求。

  国家发改委交通司司长王庆云说,我国越来越多的原材料需要利用国际市场,港口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节点,港口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主要是通过集疏运通道完成的。岸线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为了避免资源浪费,避免出现重复建设,需要对各地港口的发展进行调控。

  (四)国务院批准设立大连大窑湾和天津东疆两个保税港区,批准西安、昆山、宁波、上海松江、北京天竺、烟台、重庆等7个出口加工区进行叠加进行叠加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分享到: